風中物語:灰欄裡的大陸台商

2014-09-11 05:35

? 人氣

台商秋節座談,海基會特別安排了表演時間。(余志偉攝)

台商秋節座談,海基會特別安排了表演時間。(余志偉攝)

餿水油把大家都氣壞了,氣到所有人都忘記,在黑心油引爆餐桌恐慌之前,這個國家正打算法辦一個洩密的談判代表,整個社會陷入安全焦慮。但有一群人很難忘記這件事,他們是在中國做生意的台商,儘管鮮少出現在家鄉同胞的視線裡,卻被政府扣上一個大帽子:「洩密中間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指控的人沒有說出誰是那個「中間人」,這是最惡毒的手法。一個簡單廉價的標籤,讓他們老人茶配閒談的異鄉時光變了調,平時佐著家鄉話的杯中酒,也浮出一絲「該不會是你吧」的疑惑氣味。

更糟的還在後面。這政府前一刻還繪聲繪影地懷疑台商共謀洩密,一轉身發現選舉到了,選票、鈔票都需要奧援,便連忙高舉「愛台灣」大旗,唸起「兩岸和平」的咒語,讓台商穿上執政黨的背心,站在舞台上高喊團結,為執政黨未來繼續握有權力而出錢出力。

執政黨拿台商當工具,在野黨也好不到哪裡去。撇開20年來無解的兩岸罩門不說,對於這一群選擇到對岸或創業或營生的同胞,在野黨從來沒有認真思考他們的處境。經營順利的,就安上貪圖中國市場的罪名;受挫失敗的,正好用做拒絕兩岸往來的最佳實例。

於是,當執政黨在兩岸政策上消費台商,不斷形塑台商利潤都來自國共友好合作的荒謬論述,做為打擊在野黨的利器時,在野黨不思面對自身兩岸政策的空洞蒼白,卻任憑朝野政黨的相互攻擊,漸漸醱酵成敵視大陸台商的社會氛圍。

(台商年年座談,台商處境卻未見改善/余志偉攝)

在這樣的扭曲環境中,有些台商站上政治舞台,加入搖旗吶喊的一群,企圖為自己爭取想像中的利益;而有些台商為了捍衛自己的政治立場,決定保持沉默,希望自己國家的民主制度,終將為自己的選擇找到答案。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選擇,台商仍做不得自己的主人;藍綠爭奪拉鋸事小,在中國,由下而上、有形無形的壓力,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而越趨沉重。在台灣,表態可能挨罵,但至少能選擇要不要表態;在中國,沉默從不是台商的選項,他們能做的,唯有附和或屈從。用善意一點的字眼形容:和氣生財罷了。

因此,當台灣部分輿論以嘲諷甚至刻薄的語氣,形容大陸台商是「商人無祖國」時,戳破的不只是他們為了營生而搖擺的政治忠誠,更是在這樣的時刻裡無助又無奈的失根處境。

元代雜劇裡有一齣《灰欄記》,講得是兩個母親為爭奪兒子而鬧上公堂。包拯眼看雙方相持不下,堅持男孩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於是用白灰在地上畫一圓圈,把小男孩置於圓圈之中,要兩個母親用力拉扯,誰把孩子拉到自己這邊的圈外,就判誰是親生母親。

故事結局大家都很清楚:真正的母親,不可能忍受親生骨肉被拉扯哭叫,因為怕傷了自己的孩子,只好心碎放手,也因此得回了自己的骨肉。

這個故事,在《舊約》裡叫做「所羅門王的智慧」。面對爭奪一子的兩個女人,所羅門王一聲令下,要將孩子劈做兩半,一人一塊。真正的母親為了保住孩子性命而選擇退讓,所羅門王也因此辨識出真正的骨肉親情。

每到政治熱季,手足之情、血濃於水這一類的溫情話語,台商在兩岸三黨間沒少聽過;然而每一方卻都像強奪孩子的假母親一樣,只想從他們身上撕扯下屬於自己的利益。

活在廿一世紀的台商,沒有包拯、沒有所羅門王,被丟在灰欄裡的他們無法從真愛判定歸屬;在灰欄畫出的政治現實裡,他們只能承受故鄉與異國的撕扯拉鋸,繼續著難以改變的失根宿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