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如何讓加薩停止流血?

2014-07-27 21:26

? 人氣

加薩的巴勒斯坦小女孩(美聯社)

加薩的巴勒斯坦小女孩(美聯社)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戰事27日進入第20天,雙方死傷數字持續急遽攀升,加薩的巴勒斯坦平民受害最為慘烈,尤其是兒童。稚弱的身軀布滿血汙與塵土,天真的臉龐被狠狠刻上殺戮的殘酷,隨著戰地攝影記者傳出一幅又一幅不該出現在文明世界的景象,全世界都在問:這場戰爭到底如何才能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6月12日,3名以色列少年在約旦河西岸(巴人領土)的猶太人屯墾區遭到綁架、殺害,以色列軍方立刻展開大規模搜索、逮捕行動,並將矛頭對準巴人激進組織「哈瑪斯」(伊斯蘭反抗運動,Hamas),擊斃十多名哈瑪斯戰士,逮捕數百人。哈瑪斯不甘示弱,全面升高對以色列的火箭攻擊。

7月8日,以色列國防軍(IDF)出動地面部隊,展開「護刃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入侵加薩走廊。

加薩走廊東、北兩側被以色列包圍,南接以色列,西濱地中海,面積僅約360公里(台北市的1.3倍),人口卻多達180萬人,是全世界最擁擠也最貧困的地區。就地理而言,它並不是自然形成,而是由1950年以色列與埃及簽署的停戰協定劃設。1967年6月,六日戰爭(Six-Day War)爆發,以色列佔領加薩,建立屯墾區,直到2005年9月才撤出,交還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

哈瑪斯則是在1987年巴人第一次大起義(First Intifada)期間創立,宗旨為建立一個涵蓋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的伊斯蘭國度。換言之,哈瑪斯並不承認以色列做為一個國家的合法性與生存權,並長期對以色列發動武裝鬥爭,也因此被許多國家列為恐怖組織。哈瑪斯與加薩淵源深厚,2007年之後更成為加薩的實質統治者,與約旦河西岸的法塔(Fatah)分庭抗禮。一直到今年4月,巴人兩大派系才言歸於好,共組聯合政府。

2005年以軍雖然撤出加薩,但是與哈瑪斯繼續纏鬥。哈瑪斯不時對以色列城市發射火箭;以色列除了軍事反擊,也從2007年開始,對加薩進行海陸空全面封鎖,嚴格管制人員與物資的進出,期望藉此削弱哈瑪斯的戰力,後來埃及政府也加入封鎖行列。

然而哈瑪斯還是有辦法從敘利亞、伊朗、卡達等國獲取外援,維持強悍的游擊戰力,近年甚至能夠自製長程火箭,成為以色列臥榻之側的心腹大患。以色列幾度揮軍入侵,2008至2009年的「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2012年的「防衛之柱行動」(Operation Pillar of Defense),大張旗鼓,但戰果曇花一現,哈瑪斯總是能夠浴火重生,實力不減反增,繼續對以色列發動攻擊。

今年以軍第三度勞師動眾,顯然不想再重蹈覆轍,他們務必要重創哈瑪斯,讓它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以火箭攻擊以色列。另一方面,這次以軍進入加薩之後,赫然發現哈瑪斯用於滲透以色列的地道系統比以往更為完備,必須一一摧毀,永絕後患。

因此要以色列停火、撤軍,前提必然是哈瑪斯威脅大幅減輕,其原因可能是哈瑪斯戰力嚴重損耗、加薩民眾對哈瑪斯失去信心,或者達成更長遠的解決方案:讓加薩「非軍事化」。

對哈瑪斯而言,抗擊以色列必須付出高昂代價,平民死傷慘不忍睹,「人肉盾牌」的批評難以避免,近年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也逐漸退潮,敘利亞與伊朗都已縮手,埃及政府尤其不友善。因此在主客觀因素上,哈瑪斯並不絕對排斥與以色列停火,條件是以國立刻撤軍,釋放先前逮捕的哈瑪斯成員,並全面解除加薩走廊封鎖。

但是以受害者自居的哈瑪斯,並不願意提出較為長期的讓步或承諾,此舉等於迫使以色列繼續用兵,期望將以色列拖入泥淖,以巴人平民死傷換取國際社會加強施壓,而以軍的傷亡數字(已經超過前兩次行動的總和)也會引發國內的反戰聲浪,最後知難而退。

以解除封鎖與其他條件換取加薩非軍事化,有無可能成真?目前看來可能性甚低。畢竟哈瑪斯是以武裝鬥爭起家,而且以色列政府不太可能在巴人建國爭議上大幅讓步,更使哈瑪斯難以放下槍桿子。再者,非軍事化要如何訂定標準、如何有效執行、由何方監管,都是棘手問題。

不過有人從經濟著眼,認為這條路還是可以嘗試。加薩原本就是地狹人稠的貧瘠國度,拜以色列與埃及陸海空封鎖之賜,這幾年更是快速惡化,GDP連年衰退,失業率高達50%,過去可以到以色列企業謀生的巴人全部回籠,能源供應嚴重不足,動輒停電16個小時,許多地區連潔淨的飲水都不可得。哈瑪斯對這些經濟問題一籌莫展,連自家4萬名政府員工的薪資都付不出來。

因此以色列前國防部長莫法茲(Shaul Mofaz)提議,由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出面,募集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000億元)建設基金,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帶到主持全局,啟動加薩版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

這計劃聽起來或許比較像是加薩版的天方夜譚,然而以目前的狀況而言,以色列是鐵了心要犁庭掃穴,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哈瑪斯則是無所顧忌,擺明要以消耗戰、媒體戰拖垮以軍。雙方頂多能達成12小時、24小時的「人道停火」(humanitarian truce),讓救難人員到瓦礫堆中收屍。就算國際社會斡旋出較長期的協議,但恐怕還是會落入「簽署協議、衝突再起、戰火重燃」的惡性循環。

相較之下,天方夜譚或許是遠處的一盞燈,指出一個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