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大學泡沫破滅 會考變科舉 教育出什麼問題?

2014-06-07 14:53

? 人氣

要進第一志願,決勝點在作文,有如科舉制復活。圖為今年5月的會考。(余志偉攝)

要進第一志願,決勝點在作文,有如科舉制復活。圖為今年5月的會考。(余志偉攝)

清大決定無限期暫停宜蘭分校計劃,代表超過10年的高等教育泡沫破滅,一切打回原形。而新上路的會考結束,考生開始選填志願才赫然發現,推出以來不斷「變身」的會考,最後竟變身為讓人訝異的科舉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教育,到底出什麼問題?

教改的廣設大學,讓台灣的大專院校由早期的22所快馬加鞭增為162所;不僅原有的職校、專科紛紛升格為大學,原來財大勢大的公私之大學,也紛紛插旗擴張設分校─在宜蘭,你可以看到清大、陽明、淡大要在此開分校,台科大在新竹、台大在雲林、新竹,交大在台南、嘉義、竹北…,紛紛計劃蓋分校,銘傳則在桃園、金門都設分部─這些計劃有些已落實,有些規劃中,有些則只有一塊大大的牌子寫著「XX大學分校預定地」。

不過,無節制的擴張高等教育的結果,是大學錄取率接近百分之百,許多科系招不滿學生,經營困難;如果用經濟名詞看,大學文憑經歷了一場嚴重的通膨,價值大幅下跌;但大學無限的擴張則又是一場過份膨脹的資產泡沫,基本面完全無法支撐這個泡沫─當然,少子化更加劇泡沫化後的大學窘狀。今年2月,終於開始有大學倒閉─高鳳數位內容學院貼出停辦告示。

從私校高鳳停辦到名校清大的停止宜蘭分校計劃,台灣高教泡沫破滅正式啟動,未來幾年,學校倒閉、緊縮計劃的「去槓桿化」將會持續進行。

高教出問題,中等教育亦不遑多讓。今年上路的12年國教,從原來理想中的打破明星學校制的學區分發,到最後保留明星學校,以會考取代過去的基測。雖然號稱免試,實際上則是考得一蹋糊塗。5月先來全國會考,6月「免試」入學報名─但還是要「比序」、看成績。這一輪上不了理想中的明星學校者,7月再進考場參加「特考」吧。

教育部原本不公布選填志願的分數落點,但這種充滿「理想」卻保證讓學生蒙眼填志願的作法,必然出現許多「高分低就」的情況,學生、家長、老師都充滿焦慮,最後只能順應民情,還是公布分數落點,這讓會考變身變回基測。

但公布後才又發現,明星學校的決勝點竟落在作文,即使5科成績全拿到滿分的A++,只要作文不到6級分,還是上不了第一志願。所以,搞了半天,12年國教不斷變身,最後竟然恢復廢除百年的科舉制─以文取仕,其它學科再好沒那麼重要了。

當然,作文不是不重要,語文能力該是一個學子的基本能力吧。但在最頂尖學校的競爭中,作文成為決勝關鍵,則是可笑又無必要─科舉轉生到21世紀,是可笑;非進第一志願不可,雖其志可嘉但卻也沒必要。

除了作文被抬高到廢除科舉制以來的「新高點」外,會考的複雜度,也變成常人無法理解了。什麼4A++、1A+、2A3B…..,大部份都看不懂,至於這些級數代表能進到那些學校,那就更無法理解了,27萬本屆國中畢業生就這樣成為白老鼠。

台灣的高等教育泡沫破滅,國中升高中的會考變科舉,教育官員能不能告訴大家,台灣的教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