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開放陸配子女返台立意良善為何成政治風暴?陸委會決策出了什麼問題

2020-02-12 14:10

? 人氣

陸委會11日宣布政策開放陸配子女返台,從主委陳明通到事務官都無法說明清楚、說服民眾,內容更一日三變,讓這個本意良善政策受挫。(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陸委會11日宣布政策開放陸配子女返台,從主委陳明通到事務官都無法說明清楚、說服民眾,內容更一日三變,讓這個本意良善政策受挫。(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蔡英文政府面對武漢肺炎防疫,卻因為受困境外的極少數陸配子女個案,差點引發這次防疫最危機的政治風暴,尤其陸委會11日宣布政策,從主委陳明通到事務官都無法說明清楚、說服民眾,內容更一日三變,讓這個本意良善政策受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境政策緊縮時卻開放個案 不符社會氛圍

連日來隨著疫情更加嚴峻,國人每天見到疫情指揮中心,都不斷加碼宣布哪些人暫緩來台,換句話說,我國國境政策是不斷緊縮,從未是改為「開放」。

然而2月6日暫緩所有中國籍人士來台、僅開放有居留權的陸配後,反而造成陸配子女可能被拆散家庭的疏失,這已是陸委會、移民署的缺失。如今要彌補時,宣布「開放入境」這個政策調整,無論是開放了多少,都必定造成民眾恐慌。

也有綠營資深政治幕僚抱怨,為何不從一開始就決定,以專案處理而非通案表述?又既然個案極少,人道考量後需要讓這些人能夠入境,為何需要在全國收看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用這種彷若重大決策變更的方式,特地宣布,造成民眾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仍在境外子女個案極少 官方卻講不出數字

然而陸委會法政處在11日下午第一次宣布這項政策調整時,僅說到領有專案居留證或探親證者「大約有2千多人」,對此時防疫如作戰的社會氛圍而言,武漢返台包機上的247人因為有感染案例,都已讓社會不安,更何況10倍人數。

但陸委會沒說的是,這2千多人具資格者,其實明明多數應該「人都還在台灣」,真正這時候仍在境外、無法回家的孩子,已是少數中的極少數,陸委會更應該能夠掌握每一個個案。

據了解,府院11日傍晚緊急啟動危機處理,要求陸委會必須查明需求人數究竟多少,必須公布讓民眾了解。然而一直到11日晚間的記者會,連主委陳明通本人,仍舊講不清楚究竟多少人是有此需求,只拍著胸脯保證「人數不多」,無法解決媒體疑惑。

白話說政策、網路社群溝通 危機處理失能

除了未能說明數字,陸委會也未能說明清楚究竟如何才符合資格。11日下午在疫情指揮中心舉行的記者會,陸委會向記者唸出「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的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所謂「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並不等於「所有陸配子女」,但從早到晚都無人解釋這個社會考量專案的資格是什麼。

因此記者會後第一時間,部分媒體誤報導為「開放陸配入境」、「開放親友探親陸配」、「開放陸配子女」,恐與疫情指揮中心現場媒體多為醫藥生活線,而非平常熟悉陸委會的媒體記者有關,但陸委會並未意識到這個現場情況,以致於例如在PTT上11日最多人討論、洗板最嚴重的新聞標題,竟是「陸委會宣布開放陸配來台探親」。

而陸委會明明一再宣稱這些陸配子女本來就生活在台灣,卻在新聞稿上僅稱這些人 「入境」,卻不用「返台」、「回家」,更無法清楚表達這些孩子其實是受困於境外、僅有父母可返台的背景,無法突顯此一決策的人道面向。

網友灌爆臉書 陸委會無法第一時間回應

除了政策一改再改、官員論述不清、新聞稿用詞艱澀欠缺解釋,陸委會的社群管道同樣無法負荷處理網友的反對意見。11日新聞一出,陸委會的官方臉書僅簡單摘要,貼上新聞稿連結,卻在被網友灌爆後,沒有任何說明,直接刪文。蘇貞昌內閣去年上任後,各部會都被要求,應該先處理與民眾溝通、說明政策,尤其是部會「小編」幾乎都站在第一線,扮演說明政策的角色,然而陸委會的臉書,卻仍舊只是「新聞稿公布欄」,在社群時代的內閣團隊中,宛如一片荒漠。

此外,主委陳明通在11日記者會所敘述的「小明的故事」更是遭到無情砲轟,當場被記者吐槽。但事實上,日前媒體已揭露,有陸配帶著未取得台籍的女兒去日本旅遊,結果現在媽媽能回來、女兒回不來的故事,此個案卻沒能成為這項政策調整的輔助,反而抛出一個讓人更多質疑的「小明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瑋豐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