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國民黨應從「先經後政」迷霧中及早清醒

2014-04-04 06:21

? 人氣

但遺憾的是,中共黨內特權壟斷利益集團過於強大頑固,至今它們還在反民主反憲政,反公民社會,反自由思想自由資訊,雖然也嘴上不忘「改革」,但最終要改成什麼體制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而極權體制從根本上是不能相容臺灣的民主憲政的。所以,真要談和平統一,沒有準備好的是大陸,是中共,而不是臺灣(筆者曾著文《真要和平統一,我們準備好了嗎?》)。然而中共的「舉國體制」在呼應民聲順應民意、推進政治改革、制約公權保障民權方面恰恰非常遲鈍、無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正是臺灣發揮自己影響力的有利時機。臺灣既然逃不開中國大陸的「陰影」,那就只能勇敢面對現實。臺灣應利用中共「臺灣是大陸人民的臺灣,大陸也是臺灣人民的大陸」 、「只要堅持一個中國,什麼都可以談」等承諾,利用大陸民心思變的時機,利用自己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包容力,勇於對大陸提出政治開放的要求,勇於就大陸政體的醜陋和頑固批評發聲,並利用政治開放必然帶動的一系列積極變化,推動中國大陸走向自由民主法治憲政,以此為自己的安全穩定、繁榮幸福提供更大範圍的保障。

正如香港的前途在於大陸的民主化,臺灣的前途也和大陸的民主化息息相關;正如大陸的發展靠「一條腿走路」遭遇改革瓶頸,缺少政治權利保障的普通民眾難以分享改革紅利一樣,兩岸關係如果沒有一定的文明公正的政治秩序作保障,經濟關係也是有「發展瓶頸」的,臺灣民眾的利益最終也是缺少保障的。

臺灣各政黨應及早形成「政經同步」的大陸政策共識

當然,臺灣與大陸談判政治開放,也要取得民眾的共識。民主制度的一個優勢是,它不回避任何現實問題,不回避任何人對現實問題的探討與訴求。公平透明文明的政治制度,比黑惡極權制度在民眾中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也具備天然的自信力。這是不管中共如何「施惠」都無法扭轉的歷史大勢。只要有充分的討論,這方面臺灣民眾的自信一定會比簽訂服貿協定大得多,共識的形成也一定會容易得多。

在大陸民主化以前,臺灣經濟上與大陸保持必要距離其實並不可怕,臺灣當年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就是在與大陸幾乎隔絕時發展出的。如今台資進入大陸,能圖的是什麼?除了地域因素,不外乎廉價勞力與廉價資源,絕不會是大陸的法治環境。而幾近毫無節制、環保成本低廉的資源使用模式,沒有獨立工會任由剝削的勞動力使用模式不會長久,也不應長久。

兩岸經濟關係定位之難,融合之難,根源在於政治關係定位的混亂。臺灣至今沒有形成朝野共識的明確的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規劃。在中共方面早有「一國兩制」,每年「兩會」還拼湊一個「臺灣省代表團」來「代表」臺灣的情勢下,執政的國民黨至今沒有(或不敢)當面向大陸提出一個明確的政治解決方案。而對於大陸民間人士組織的聲稱認同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泛藍聯盟,國民黨至今不敢回應一聲。大陸近年興起的「民國熱」、日益增多的「國粉」,也得不到國民黨的絲毫關注。對於大陸人士問「大陸民眾可以加入國民黨嗎?」馬英九的回答竟然是「只有具備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才能加入」( 既然大陸屬於中華民國國土,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難道不也應是中華民國國民?)。面對中共時如此怯懦短視,可笑可鄙,還有何底氣「平等談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