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蔡英文怎能不戒慎恐懼

2014-03-15 22:37

? 人氣

蔡英文在3月15日宣布參選的記者會上,出現若有所思的表情。(余志偉攝)

蔡英文在3月15日宣布參選的記者會上,出現若有所思的表情。(余志偉攝)

蔡英文習慣以救星的姿態出現,2008年時她是從廢墟中重建民進黨,這次參選民進黨黨主席的野心更大,她要重新找回人民對政治及政黨的信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口氣也許稍大,但是蔡英文15日這篇參選聲明,至少作對二件事。她一開始就表明無意將時間拉回兩年前那個敗選但榮耀的時刻。「敗選」的創傷往往成為民進黨的敘事史詩,雖然遭受打壓卻能凝聚奮發,敢於割捨這個傳統,這是蔡英文比她的綠營競爭者高明之處。

畢竟,大家對「五府千歲」的批評,不在於他們的年齡不對,而在於他將選戰打成一場個人的「懷舊之旅」、甚至「心懷怨懟之旅」,如果選舉不是為了未來,卻是為了替過去平反,那就真的是浪費大家為數不多的時間了。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認知到,在敗選後短短的2年內,台灣發生鉅變,在這個鉅變過程中,如果國民黨無能因應,民進黨也形同是完全缺席的。

當蔡英文談到人民對政治及政黨失去信心,一定很多人認為這是蔡典型的修辭學,表面批馬實則批蘇;但我們可從蔡英文的言詞中感受到變局當前的戒慎恐懼,不然她不會說出,「時代變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也變了,如果我們堅持活在過去,我們只會被世界淘汰。」

2008年之後,中東發生了茉莉花革命(雖然民主並未因此順利誕生),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台灣則有因洪仲丘枉死而起的白衫軍運動,大埔徵地事件、關廠工人事件及昨日忽然自拆鐵皮屋的文林苑王家事件。

這也許還不能算是「革命的年代」,但是革命的火種卻是一點即燃的。

一方面,在教育及科技的發展呵護下成長的新世代,他們對現代社會有最美好的想像,他們要求的民主及平等不能是斷裂切割、偽君子式的假平等,最近同志婚運動的熱潮,反映的正是追求人人平等的真摯熱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自信也有行動力去實現這樣的美好社會。

但客觀的現實卻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年輕人上昇管道堵塞。當美好的期待和冷酷的現實碰撞,只要一個小小的衝突,就可能成為火藥庫。

更嚴重的是,在過去幾年我們的政治是缺席的。從大埔到關廠工人案,最後都是靠司法仲裁,這並非偶然,當政治無能或不願面對問題,只好由司法越俎代庖;但司法畢竟不是行政權,法律頂多只能收拾善後,不能讓事物恢復原狀;那些已經拆掉的房子無法重建,許多被毀的人生無法重來,社會的忿懣早已形成,法律終局無法改變沈悶的氛圍。

蔡英文雖然還是以半個政治局外人的姿態出現,但從她過去的從政資歷看來,蔡其實是個敢於行使權力的人。權力可善可惡,所以蔡英文今日的承擔責任之心,能否為眾人成就善業,仍待觀察;但就如漢娜鄂蘭所說,當權力真空往往就會出現暴力,如何不讓台灣走到那一步,有心大位的人、包括蔡英文,確實都該戒慎恐懼的行使手中的權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