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貿易量搶占全球第一的實與虛

2014-01-11 15:59

? 人氣

中國2013年的總貿易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取自網路)

中國2013年的總貿易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取自網路)

中國公布最新的貿易數據,中國正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的「世界第一」再添一樁,接著中國的經濟數據「任務」,最重要的就是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上拚過美國了。不過,這個貿易量全球第一的光環下,還是有實與虛及危機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年初,各界就曾為中國是否在2012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而發生爭議,因為計算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數字,最後是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字為準,但中國2012年的貿易量只小輸美國156億美元。2013年中國全年貿易量達4.16兆美元,美國的全年數據尚未公布,但如比較到去年11月底的數字,美國是3.53兆美元,中國是3.77兆美元,已超越美國。除非美國12月的貿易量較過去增4成─顯然不可能,中國這個「世界第一」是拿定了。這個數據實實在在,不會再有爭議。

但此數據背後仍有不少值得進一步解析之處。首先是中國仍以貨物出口為主,服務出口量少而質低─數量少到離譜,進出口相加只有5200億美元,而且是進口多於出口,出口則以觀光收入為主,沒有太多高階的服務出口。相較之下,老美的服務出口則高居全球第一,他可以出口金融、保險、商務、法律(這些都可泛稱為專業服務出口)、文化(包括音樂與電影)、教育、高科技(到處收授權費)….,老美每年單是服務出口就超過6000億美元,全球服務出口量排名二、三的國家加起來還比美國少。

再來是即使貨物出口本身,也因曾爆發過假造出貨單以掩飾資金流向的案件,外界對中國政府數據的信任度,仍遠遠低於先進國家。此外,大量向國外進口零組件,再由中國廠商組裝出口的商品,表面上讓中國出口數字衝高,但實際上則是真正屬於「中國成份」者極少。最明顯與著名的例子,當然是蘋果的 iPhone、iPad。

2011年一份分析iPhone4利潤分配的報告指出,每賣出一台iPhone4,蘋果獨享58.5%的利潤,大陸只享有1.8%的利潤,比之韓國的4.7%還不如,台灣雖然蘋果概念股夯上天,但享有的利潤低到只有0.5%。以現在的貿易統計方式而言,蘋果手機的出口百分之百全算是中國的貢獻,這種算法,豈能曰不虛?。

如以前WTO祕書長拉米提出,在「世界製造」的產業結構中,以附加價值計算各國貿易金額的方式算,中國一年出口六、七百億美元的蘋果產品到美國,真正能計入中國的貿易順差份額,只有這個數字的3.8%。從這個觀點與計算方式看,中國世界第一貿易國的數字,是虛胖了許多。

再看另外一個數字。貿易量是進出口相加,中國去年是進口1.95兆美元,出口2.21兆美元;美國到11月底的數字,進口就已達2.08兆美元,全年預估進口數量應可到2.26兆美元。這個數字在政治外交上代表的意義就是:美國還是老大哥,中國則是顧人怨。

全球經貿市場上,把自己市場打開,讓其它國家商品進口者,是受歡迎的老大哥,美國從冷戰時期就以打開市場給他的盟國方式結納攏絡友邦。出口多者,則是與所有其它國家搶市場,是大家的「共同敵人」;2009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家後,就面對更多、更大及更多樣化的貿易保護指控─包括歐美在內的許多國家,陸續對中國多項貨品課徵高額反傾銷稅。

未來中國面對的風險,除了各國的保護主義,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外,人民幣升值的長期趨勢、內部勞動力短缺、成本上揚….,都是中國在坐上全球貿易量世界第一寶座後,馬上就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中國去年的總貿易量超越美國大概會有二、三千億美元以上,寶座得而復失的風險不是很大,但其貿易結構中的“質”─或是說”含金量”,卻仍差老美一大截,努力空間還大得不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