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開放我們的國軍

2017-02-12 06:00

? 人氣

台灣,國軍,AAV7兩棲突擊車(AP)

台灣,國軍,AAV7兩棲突擊車(AP)

軍事學家孫子亦曾在《孫子兵法》中提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個國家的興亡,除了政治、經濟實力上的強大,更重要地是能有一支具備凝聚力和戰鬥力的軍隊,如此一來,國家的基本安全方能獲得保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國軍既是屬於封閉性的社會,充斥著不少為人所詬病的文化。從社會進入軍隊的義務役們,有些人因為憲法規定之義務而被強迫勞動,產生怨懟、心有不甘;有些人抱持著奉獻國家的心態,試圖在大兵手記上出謀獻策,寄望能夠上達天聽,終究僅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有些人自認受到上級長官的處處針對,軍旅生涯鬱鬱寡歡,甚至是發生憾事。諸如此類的情形,在國軍的歷史上不斷上演,唯一不變的是:若無法真心認同一個團體,在役期結束、回歸社會之後,試想又有多少人願意扮演軍隊與民間的橋樑?更崩提替國軍美言幾句了!

回想前些年的洪仲丘事件,不過是個引爆點,不妨想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站出來反對國防部?說到底,不就是徵兵制,它讓太多的台灣人看到國軍不合情理的地方,即使你抱著改變國軍的熱情,很抱歉,僅會落得:「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一身感慨。

備受全國矚目的洪仲丘案,至今被彈劾的軍官不用負行政責任。(資料照,取自洪慈庸 我們挺你!挺仲丘!臉書)
備受全國矚目的洪仲丘案,至今被彈劾的軍官不用負行政責任。(資料照,取自洪慈庸 我們挺你!挺仲丘!臉書)

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艱難,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台灣不能沒有軍隊,偏偏台灣的軍隊與社會早已脫鉤,國軍在社會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深諳此理的小英政府自執政以來,即花費了許多心思在國軍身上,小英總統在當選後,遂多次巡視營區,她在主持陸官校慶時,即信心滿滿地宣示要「贏回國軍尊嚴」。雖然前些日子,仍不幸發生海軍陸戰隊虐狗案,但國防部長馮世寬願意親上火線向國人道歉,已屬難能可貴。或許有些長官認為,如此作為有失軍人尊嚴,但對於我們義務役來說,則是多了點人味,至少,貼近了點社會。

20161227-國防部長馮世寬主持「中華民國106年上半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並在會中向晉任將官講話。(蘇仲泓攝)
作者表示,國防部長馮世寬要求提升士官待遇和地位,亦或在九三軍人節鼓勵官士兵將「榮譽穿回身上」。(蘇仲泓攝)

無論是近日國防部長馮世寬要求提升士官待遇和地位,亦或在九三軍人節鼓勵官士兵將「榮譽穿回身上」,這些革新的做法,多是針對國軍的精神戰力進行補強,值得稱許。但作為一位甫退伍的義務役士兵,我想對國軍做出一項建議:

相信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大兵手記(莒光簿)的撰寫,一方面是政戰單位有業績壓力,另一方面是為了觀察官兵的心理情緒,不讓憾事發生。不過,有時候寫到些不合理的事情時,不少主官為避免節外生枝,即使是看似良好的建議,也因保守的心態不願執行,眾多好的改革方針,就因此埋沒相當可惜。所以,我建議國軍應該跳脫封閉的心態,重新與社會上進行連結,在民網系統建構一「大兵手記連署平台」,透過連署、提案、討論的程序,在制度上尋求詢謀僉同、且擇優政策執行,藉此重新取得人民的信任。

軍人是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脫下軍服後是公民也是人民,若能與社會進行對話,對於走向募兵制的國軍來說,相信絕對是好事而非壞事,真心冀望國防部長能考慮看看。

*作者為2211梯退伍士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