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假調查》你知道生完小孩男、女薪資大不同嗎?申請育嬰假82%是女性

2016-11-14 08:20

? 人氣

2016年上半年請育嬰假、領育嬰津貼的5萬多名勞工中,有8成2是女性,比例與過往幾年持平,顯示育兒責任多數仍落在女性身上。(資料照,陳明仁攝)

2016年上半年請育嬰假、領育嬰津貼的5萬多名勞工中,有8成2是女性,比例與過往幾年持平,顯示育兒責任多數仍落在女性身上。(資料照,陳明仁攝)

過了這麼多年,育嬰仍是女性的責任?勞動部上周公布育嬰假調查,2016年上半年請育嬰假、領育嬰津貼的5萬多名勞工中,有8成2是女性,比例與過往幾年持平,顯示育兒責任多數仍落在女性身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男、女都能請育嬰假 82%請假是女性

有薪育嬰假2009年上路,規定無論性別、只要有勞保、公保、軍保的人都可申請。7年來儘管請領人數翻漲3倍,女性的請領比例卻始終維持在82%上下,與北歐國家的男女各半相去甚遠。在台灣,育嬰假多由女生請,除了反映傳統父權社會下女性照顧家務的刻板印象仍無法消散,近年來更實際的理由則是「因為女性賺得比較少。」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訪談調查,在男女不同酬的前提下,如果一個女性的薪資比配偶低,再加上家中有其他老人或小孩要照顧時,育嬰假通常是由女生請。

20161108-SMG0034-E02-育嬰假人數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也提出類似的看法。由於育嬰津貼的金額取決於投保薪資,因此在投保門檻上限4萬多的狀況下,津貼補助的6成薪頂多2萬4千元。因此除非女性勞動者生育前的收入不亞於、或高於男性,否則一個家庭自然可能基於經濟考量而決定由薪水少的女性回家帶小孩。

2016-09-29-高教工會教育部前抗議兼任助理勞動權-私校問題-提高教育經費-劉梅君-洪與成攝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提出,除非女性勞動者生育前的收入不亞於、或高於男性,否則一個家庭自然可能基於經濟考量而決定由薪水少的女性回家帶小孩。(資料照,洪與成攝)

當女性必須為了生養小孩暫時、甚至永久離開職場,男女間的薪資差異也就此進入一個新的分水嶺。孩子出生前,男女薪資或仍勉強維持相當;孩子出生後,女性薪資的增漲幅度則再也無法追上男性。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王舒芸針對台中市家庭所做的抽樣調查發現,有0到2歲小孩的家庭,女性請育嬰假的比例遠高於男性。而在育嬰假結束後,不僅男性復職率比女性高,薪水也還會維持請假前的水準,相較之下女性的薪水平均會比請假前還少一萬元。

男性結婚薪資漲1萬 女性只差3000元

主計總處的統計數字也得出類似的答案。根據2015年的薪資統計,男性在結婚後的平均收入至少比婚前多出1萬元,而女性不僅婚前婚後平均薪水只相差3千塊,沒有子女的已婚女性收入還比有子女的人多出1千塊,顯示小孩是影響女性薪資水準的關鍵因素。

20161108-SMG0034-E04-2015年薪資統計
 

「婚姻對男生的工作一點都不影響,甚至可說是如虎添翼。」劉梅君認為,男性結婚後沒了後顧之憂,而且要「往前衝、好好賺錢」,所以薪水一般都不受婚姻或子女影響。但相對之下女性的薪資就會受子女影響,尤其當台灣的婚姻跟小孩綁在一起、也就是結婚大多會生小孩時,女性的薪水在結婚後幾乎註定趕不上男性。

劉梅君也坦言,除了因為工作、家庭難兼顧,社會上部分家庭仍認為女性就是該自己帶小孩,讓女生在生子後選擇放棄較好的工作機會、甚至退出職場。然而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從職場退出後沒有收入、沒有社會保險,經濟來源全仰賴先生,「(關係)好的時候很好,不好時怎麼辦?」

20161029-2016 台灣同志遊行-一起FUN出來.有如嘉年華會.媽媽帶著稚兒來相挺.(陳明仁攝)
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從職場退出後沒有收入、沒有社會保險,經濟來源全仰賴先生,「(關係)好的時候很好,不好時怎麼辦?」(資料照,陳明仁攝)

此外,家庭主婦沒有退休金、國民年金也非常少,更容易發生老年貧窮的狀況。行政院性平處日前即在年金改革委員會上指出,女性以勞保最高薪資投保的比例只有13.47%,男性則有25.33%;這也導致女性勞保老人年金平均領取金額每月比男性少2000元。

解法:充實托育資源 提供更彈性的工時及工作方式

學者、家長都認為,要讓女性不再陷於育兒及工作的兩難困境,充沛的公共托育資源是一大關鍵,這也成為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的主要政策方向。教育部10月公布的新政策中,預計公共化幼兒園將在4年內增設1000班,以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且非營利幼兒園可比照私立營業時間,在寒暑假及課後都提供托育服務。

但這樣還不夠。劉梅君進一步指出,女性無法重回職場,和工時有相當關係。若媽媽早上要送小孩去上班,回家還要張羅小孩吃穿、陪孩子學習,工作必然經常和照顧子女「打架」。劉梅君因此建議,雇主在員工的工時或假期上可以給予更多彈性,好比讓員工依需求挪移工時、但每周工作時數仍維持一定;或是用工時銀行的概念、在較有餘裕時多工作一點、將工時「存」起來,日後要請假時再直接扣抵。

日本女性4、50歲二度就業 台灣卻一路下滑

除了工作時間,工作型態也還有更多元的空間。同樣強調女性育兒角色的日本,女性勞參率雖然在20多歲時下降,但在4、50歲時又上升,推測應是女性在小孩長大後二度就業。反觀台灣女性的勞參率在2、30歲達到高峰,之後卻一路下滑,顯示女性明顯因結婚生子而退出勞動市場。

20161029-2016 台灣同志遊行-一起FUN出來.有如嘉年華會.媽媽帶著稚兒來相挺.(陳明仁攝)
女性勞參率雖然在20多歲時下降,但在4、50歲時又上升,推測應是女性在小孩長大後二度就業。(資料照,陳明仁攝)

根據官方統計,日、韓的部分工時就業人數各佔22.7%及10.6%,台灣卻只有3.1%。「台灣的部分工時太畸型了!」劉梅君觀察,許多台灣服務業的兼職一次輪班長達10小時,幾乎跟正職差不多,還要帶小孩的媽媽自然難以加入。此外,台灣也沒有規範部分工時的法制,要雇主雇用一個每天工作4小時的員工,勞保、健保投保薪資卻要從11000起跳,雇主自然覺得不划算。

儘管更多元的工時及工作方式能讓有育兒需求的女性有更多選擇,但劉梅君也坦言,台灣的工會不普遍,讓員工只能個別和雇主談判。萬一法規劃出的彈性空間被雇主濫用、變成強迫或壓榨勞工的工具,勞工反而更孤立無援,「台灣希望有彈性但又擔心被雇主濫用。讓大家都被綁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