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周末要是沒有催淚彈,大家反倒覺得不正常了!」香港青年的反送中日常:催淚彈已是基本套餐,沒有人在怕

2019-10-10 10:21

? 人氣

催淚彈引發的煙霧繚繞,以及反送中抗議者戴著防毒面具衝鋒陷陣的場景,已經是香港街頭這三個多月來的日常。(美聯社)

催淚彈引發的煙霧繚繞,以及反送中抗議者戴著防毒面具衝鋒陷陣的場景,已經是香港街頭這三個多月來的日常。(美聯社)

「現在要是有一個週末沒有催淚煙的話,香港人就很驚訝了,覺得不正常,為什麼這週沒有呢?平常每週都有的啊,」在香港土生土長的Balian在談到抗議活動中警方使用的催淚彈時,臉上沒有一絲恐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日常全職的安保工作外,在這場由反送中條例所引發的香港抗議運動中,Balian擔任的角色是急救員。他堅持說,穿著黃色反光背心的時候,他在示威活動裡是中立的,並不偏袒哪一方。

「當初沒有人想到會這樣的,」Balian告訴美國之音,「6月12日第一次發催淚煙的時候,其實全部的人都沒有防護裝備,我們那天最多最多只有N95的防護口罩,那個在催淚煙裡面基本上撐不住10秒的,所以說那天大家都是沒有任何準備的,到現在,我們覺得那個tear gas(催淚彈)已經是基本套餐,沒人在怕的了。」

香港理工大學的連農牆。 (2019年10月8日)
香港理工大學的連農牆。(2019年10月8日)

今年6月9日,香港爆發「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據信一百萬民眾走上街頭,在獲得不到政府的回應後,抗議活動逐步升級。香港警方在6月12日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的行動中發放了超過150枚催淚彈、約20發布袋彈、及數發橡膠子彈,消息震驚國際社會,同時也正式引爆香港警民嚴重對立。

不到兩個月,8月6日,根據香港警方公佈資料,警方所發出的催淚彈數量已累積爆增至1000發,共使用過160發橡膠子彈、約150發海綿彈。

在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這一天,有別於北京盛大閱兵和慶典,香港數以萬計的民眾再度上街示威,舉行「沒有國慶,只有國殤」遊行。遍地開花的抗議活動被香港警方定性為「暴動行為」。當天,香港警方共發射1400枚催淚彈、約900枚橡膠子彈、190枚布袋彈、230枚海綿彈,逮捕了269人。更令各界關注的是,警方在行動中總共開打出六發實彈,其中一發子彈擊中一名18歲男性示威者的左胸,傷況一度危急。警方在10.1驅散行動中所使用的彈藥與逮捕人數都創下新高。

資料照片:在警方釋放催淚彈後,香港抗議者向警察投擲土製燃燒彈。 (2019年10月1日)
資料照片:在警方釋放催淚彈後,香港抗議者向警察投擲土製燃燒彈。(2019年10月1日)

面對驚人的催淚彈釋放數量,香港理工大學學生Ton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並不顯得特別驚訝。他說:「催淚彈都是日常,都不會怕啦。從一開始的反應,哇TG,然後,喔TG,到現在,哎TG,已經都慢慢習慣這個tear gas了,何況他現在已經開始開實彈了,所以我們都覺得TG已經不算什麼事了。」

Tony提到,他原本很害怕布袋彈,因為可能會骨折,或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險,但是現在連真槍實彈都出來了,他頓時覺得其實布袋彈也不算什麼。

「你的接受程度會愈來愈高,但這其實不是好事,」Tony語帶無奈地說。

談到香港過去和現在生活最大的區別,Balian說:「以前沒有人會想過,幾乎每一個香港人,或是每個家裡面,都會至少有一套防護裝備,現在幾乎每個家裡都有了。」

抵制、抗爭已成日常

「星期一到五要上學、還有其他事要做,但周末就會出去,平時也會在校園裡抗爭,罷課、罷吃,就是那些支持警方的、中資的餐廳,例如美心,就不吃了。然後會去宣傳,這是美心,大家不要吃啊。現在學生都沒什麼吃了,」Tony細數校園中的年輕人如何將抗爭植入他們生活。

「我們很多人都不搭地鐵,很不方便啊,但是我們也不會搭,就改搭巴士,」他說。

在地狹人稠的香港,地鐵是大部分居民賴以為生的交通工具。隨著四個月來街頭示威衝突持續升級,港鐵被許多示威者視為是香港警方和政府打壓抗議活動的幫兇,因此近來屢屢成為激進的「勇武派」示威者的衝擊目標、「和理非」抗議者的抵制對象。

資料照片:香港警察在港鐵太子站逮捕抗議者。 (2019年8月31日)
資料照片:香港警察在港鐵太子站逮捕抗議者。(2019年8月31日)

Tony談到抵制運動所帶來的影響時說:「在生活上會有一些不方便,但我們都盡量去堅持,這都是我們可以做的,也比較容易的事。有些人不去前線抗爭,但他們可能也會默默做這些事來支持。」

另一位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Rachel(化名)戴著口罩告訴美國之音,她在抗議活動中不敢走在前線,但她也透過抵制「親中」店家的做法來表示支持。

「因為我不希望他們(親中店家)還能賺我們的錢,讓他們獲利,」Rachel說。

Balian回憶起五年前的雨傘運動提到,當時也會分黃藍店家,但情況沒有現在兩極。

「其實2014年的時候也有分店家,但沒有現在這麼明顯,」Balian說,「而且也沒有到要去破壞的程度,可能就只是在選店家的時候會考慮多一種選擇,盡量不去,可是現在基本上已經分成兩個極端陣營了。」

「抗爭已經成為生活日常。現在就是罷買、罷吃、罷搭,或一起做文宣,一起唱歌,願榮光歸香港,」Tony說。

他說:「這個政府已經沒有能力再去管理香港,他已經日漸失去人民的支持,沒有民意了。尤其是他的打壓方式愈來愈激烈,他所謂的對話會,他幾天前才對話會,星期五就蒙面法,他到底想要怎樣,都不理解他到底想做什麼。」

談到「五大訴求」是否能一一實現,這場抗議運動要怎麼落幕,似乎沒有人能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但一些人說,這是他們為香港民主和自治的最後一搏。

「累還是會有點累的,但香港人不會那麼容易放棄,」Tony對美國之音說。「今天不走出來,以後就走不出來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