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設計經濟學 解決台灣大學多元入學難題:《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1)

2016-10-07 05:30

? 人氣

從市場設計來看,大學設計多元入學管道,甚至把故意招生名額大量移往三四月的申請入學,是學校主動在「搶先」行動,因為原先的分發制度對學校是不穩定的。也就是說,學校會想繞過八月的分發、改錄取沒有分發給它的學生,而那些學生也會欣然接受!而這樣搶先行動的結果就是學生提早錄取、提早決定,但分發後又留下大量缺額,造成市場「堵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許你會問,延遲接受演算法不是已經在數學上被證明是穩定的嗎?怎麼會出問題?關鍵在於聯考的分發制度只有讓學生填志願,而學校只能被動錄取高分的學生,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表達自己喜歡哪些學生。這對許多只想找最會「背多分」的第一志願科系沒差,反正聯考分數代表一切。但對需要某些人格特質或名列第二志願的科系來說,這就讓他們有誘因要搶先行動,想辦法先找到並錄取合適的學生。而且,當許多科系都搶先行動時,其他科系也被迫跟進,不然好學生就都先被挑走了。這使得市場逐漸脫序(unravel)、變成現在的情況,甚至還會繼續衍生出繁星入學、特殊選才(火星人招生)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搶先行動變形。

果真如此的話,單單聚焦在招生時程延後與否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如果只是把招生時程「變回」聯考時代的暑假,而不處理「大學無法表達對學生的偏好」的問題,就等於回到原來聯考時代「不穩定」的情況。問題是,「變回去」原來不穩定的情況,只是讓整個市場脫序的過程從頭再來一次而已,像美國法官書記的配對市場,就曾經多次試圖明令禁止搶先偷跑、給限時合約,但到最後總是因為大家都違反規定、使得這些嘗試都無疾而終。因此,與其為了表面上的公平而要求學校錄取學生只能採用單一的(分數)標準,不如允許不同科系主動表達對學生性向或專長上的偏好,輔以設計良好的填志願分發機制,才能從根本解決所有科系紛紛搶先行動的困境。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突破市場經濟賽局的思維》一書的導讀,作者王道一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本書作者艾文.羅斯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著名市場設計和賽局理論專家。艾文‧羅斯曾經設計多個市場,包括影響美國醫師尋找第一份工作的全國住院醫師配對計畫(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 NRMP),如今這個計畫每年幫助超過2 萬名年輕醫師與住院醫師找到工作;另外也幫忙重新設計紐約市高中選校招生系統與波士頓公立學校 選校招生系統,幫助數十萬名學生和家長安全的填寫志願,進到理想的學校;並建立腎臟移植交換的理論,幫助美國的外科醫師將腎臟移植交換變成標準移植流程。因為市場設計與配對理論的發展貢獻,在2012年與羅伊德.夏普利(Lloyd Shapley)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創造金錢買不到的機會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