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冷戰》越南商機,他早就看到!建大總裁楊銀明深耕海外20年,營收挑戰400億

2019-08-31 23:47

? 人氣

建大董事長楊銀明提早開始分散產線,意外在中美貿易戰中收到效果

建大董事長楊銀明提早開始分散產線,意外在中美貿易戰中收到效果

正當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的展開,彼此拉鋸糾纏下,許多台商因而受到波及。對於正邁入第58年的建大集團,在此變局中反而迎風揚帆,訂單滿滿,2019年集團營收將會呈現突破式成長,而背後關鍵即為集團總裁楊銀明多年來悉心運籌的海外佈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掌握技術與海外市場 布局大陸、越南

掌握技術與佈局海外市場,是楊銀明帶領建大茁壯、綿延的祕訣。早在民國60年代,建大是以內銷市場為主的本土產業。因楊銀明曾在美國自行車廠工作的機緣,成功將建大推向國際,成為美國著名自行車組車大廠Chain Bike 輪胎主要供應商。並與3M合作開發反光自行車胎,當年一度讓售價翻倍。

建大-2018南台_sg.jpg
建大輪胎長年聚焦在研發、力圖掌握技術,是業績得以不斷突破的關鍵。(建大官網)

80年代,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股市衝破萬點、新台幣升值兌美元匯率由1比40,逐年升值為1比25,製造業面臨土地價格飛漲、缺工及製造成本大增等困難,紛紛外移尋找出路;建大在總體經濟面臨泡沫化的情況下,於1990年股票掛牌上市,取得發展的糧草。

同時,楊銀明在南向泰國與西進大陸的抉擇中,最終拍板先落地華南,廣東深圳一廠、二廠先後於1992年及2006年投產;並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步履,陸續向華中、華北布局,江蘇昆山廠於1999年投產,天津廠也在2009年投產,生產自行車胎、機車胎及汽車胎,一方面接近市場,同時與拓展生產基地齊頭並進。這段期間,建大集團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營收呈倍數躍升;2000年營收56億元(新台幣,下同)、2006年145億、2009年210億、2012年突破300億,今年前7個月,累計營收已達191.5億。

建大創業近一甲子,在環保車胎檢測表現突出
建大創業近一甲子,積極邁向海外後,在大陸、越南的投資陸續開花結果。(建大官網)

搶攻越南內需 新南向先驅

除了在中國大陸設廠外,建大對東南亞蘊藏的量產機會也時刻留意,早在1996年,建大便跟隨慶豐集團所屬的三陽工業前進越南。當時建大選在胡志明市北鄰的同奈省設廠,1998年開工投產,生產機車及腳踏車胎,初期營收狀況不好,原因之一為三陽機車未能因地制宜,隨當地情況調整機車性能,所以未能快速打開當地市場,包括建大輪胎在內的供應鏈廠商,連帶都受到影響。

2004年起建大改弦更張,積極開發機車內銷的輪胎修補市場。考量到越南人口9400萬人、機車保有量4500萬台、平均每兩人就擁有一台,越南廠總經理黃豐洲親自帶領團隊,深入走訪全國城鎮,在地形狹長,南北長達1650公里的越南遍設經銷據點。由於建大輪胎品質及價格極具競爭力,雖然有越南當地輪胎廠的低價競爭,但建大仍能脫穎而出,業績蒸蒸日上,此為自2005年開始越南廠由虧轉盈的關鍵。目前,建大越南廠每個月內銷營收,約達新台幣1億元。

近年,因自行車產業供應鏈在越南逐漸形成,以及東南亞市場的興起,如印尼2.5億人口、機車市場為越南2.5倍、僅次中國印度第三大機車市場,建大越南廠業務突飛猛進,原來占地6公頃的廠房,現今已全部滿載,藉由充足的勞動人口及低廉的工資(越南最低工資約為每月5,220元新台幣、僅為中國半數),越南廠一年營收上看30億新台幣,占集團整體一成,獲利更占總數的20%。

除了接近市場、跟著客戶腳步前進及擴張生產基地,重視技術的建大集團於2014年在美國橡膠城阿克隆(AKRON)成立技術研發中心,緊跟著自駕車、智慧輪胎等最新發展,與台灣員林的研發中心遙相呼應。2017年10月建大再由擅長於行銷與跨國投資的楊啟仁董事長(2018年接任)領軍,成功併購丹麥Starco公司,該公司在歐洲多國擁有倉儲據點,可使建大產品更貼近歐洲市場,進入包括克羅埃西亞、比利時、波蘭、瑞士、英國等地,提升建大歐洲市場的經營銷售。

大陸市場現狀 一夕生變

建大的全球化布局,並未預料到後來的貿易戰,起初的著眼點,主要是就近供應市場。2014年間,美國針對大陸銷美的汽車、輕型卡車輪胎產品課徵反傾銷、反補貼「雙反」關稅,稅率達40%以上,嚴重打擊輪胎業在中國的生產。時任董事長的楊銀明即開始思考「鮭魚返鄉」回台設廠。此舉獲得經濟部大力支持,原預定在彰化溪州設廠,但因遭地方人士以環境污染杯葛,又無法在附近找到足夠的土地,迫使回台投資計畫作罷,建大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轉向東協發展。

2014年11月,建大決定投資1億美元、在印尼雅加達西邊的萬丹省首府西冷市 (SERANG) 購買30公頃土地設廠,生產自行車胎及機車胎。本也考慮同時生產汽車胎以因應美國的『雙反』案,但經過詳細評估,建大在越南已具有成熟的經營團隊,而且非常熟悉當地的經營環境。加上印尼土地成本及工資都較越南高,行政、法規及稅務的優惠也不及越南;越南的建廠行政作業簡單,而建大早期在越南設廠時,時任的同奈省工業局長,已升任同奈省長;原財政局長,也升任副省長。

最後建大選擇在越南投資設立第二廠,並於2015年9月在原來建大越南廠外僅10公里處、買下同奈省江田工業區約42公頃土地,聚焦生產汽車胎、工業用車胎。由於越南為東協會員國,且為CETPP及RCEP會員,並與歐盟及9個國家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銷售到東協的印尼、菲律賓、歐盟等地均可免稅,於外銷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同時印尼廠則主攻摩托車、自行車胎,並以內銷當地市場為主。

建大輪胎是每年自行車展的常客
建大輪胎是每年自行車展的常客

加大投資越南 意外在貿易戰中受惠

至越南設汽車胎廠,實為意外的收穫。越南新廠土地面積與充沛的人力,都不是回台設廠所能比擬;三年來新廠的土地價格已經倍增。尤其是越南政府准許新廠與舊廠隸屬同一家公司,不用再新設公司並匯入資本,可用舊廠累計盈餘投資新廠。

越南新廠第一期投資1億美元、於2017年12月投產,初期日產5千條汽車胎,預計將投資共3億美元。原本公司計畫,近程主要銷售東協及北美市場,中程順著「一帶一路」發展印度、中東市場;並建一條高爾夫球車、堆高機等專用胎的生產線。

沒想到2018年8月,中國銷美國輪胎的雙反關稅被調整超過80%;加上中美貿易戰,美國啟動301條款對中國產品加徵特別關稅,使得建大越南新廠訂單激增。為因應蜂擁而來的市場需求,建大計畫由每日量產車胎5千條,快速增加至2萬5千條,擴增4倍產能。預估未來越南廠的年營收將大幅躍升達新台幣一百億以上,將佔集團營收的30%、與中國大陸並駕齊驅;並推升集團整體營收至新台幣400億元之譜。

建大從六十年前的本土企業、發展成為國內輪胎雙雄之一的專業製造廠商,世界第一高爾夫球車胎製造商,目標朝向全球第20大輪胎製造商。建大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的海外佈局,已將建大由區域推升至全球化經營的企業體。不論在傳承與經營,建大集團實為台灣企業發展的典型。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