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去猴硐看貓啦!當遊客一窩蜂看貓咪時,還有更重要的事被遺忘了…

2016-08-27 09:30

? 人氣

在搜尋引擎上鍵入「猴硐」,你會得到:貓村、貓咪天堂、貓咪國度……等,各式各樣和貓脫離不了關係的詞彙。然而,你知道這些在觀光客眼裡柔順可愛、宛如天使一般的貓咪,卻可能是某些人的夢魘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猴硐地方從前曾是產煤聖地,礦業興盛之時,此地住戶曾達到6000人之多。此地區共分為三個礦坑,分別是:本坑、猴硐坑、和復興坑,其中本坑是最早開挖的,全盛時期產量曾佔全台1/3,著實驚人。在這樣一個以礦業為主的城鎮,即便礦業已沒落,至今仍可在些許牆面上見著此等獎勵生產標語。

ss
猴硐。(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ss
牆上遺留的的生產標語,說明著猴硐的曾經。(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ss
猴硐坑。(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今天跟隨梁蔭民老師的腳步來到猴硐,我們的主題並不是貓。受限於媒體的視野,許多人來到猴硐只為了可愛的小毛球,全然不知猴硐當地的過去和歷史命脈。曾經盛極一時的礦業沒落後,僅餘下老礦工仍居於此。閉上眼你可以想像,雖然沒落卻純樸的小鎮,幾乎是夜不閉戶的閒適生活;但現今因受為貓而來的人潮打擾,許多當地人的作息也被打亂。貓,對此聚落形同一外來文化的入侵,也讓在地文化的光彩幾近隱沒。

ss
曾經盛極一時的礦業沒落後,僅餘下老礦工仍居於此。(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梁蔭民老師指著小吃店旁的一塊不起眼木牌,告訴我們猴硐此名稱的由來。原先因為附近的山洞有很多猴子,因此被稱作「猴洞」;蔣經國先生覺得猴字不夠文雅,又將之改成「侯」字。後來,當地人是認為還是舊地名最能表現此地的風土民情,因此才又改回現今所知的「猴硐」。要不是老師指點,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發現這「木牌的秘密」呢!

ss
沿路仍可看見使用舊地名的路牌。(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尚未深入猴硐地區之前,一座宏偉的大橋率先映入眼簾。從前為了運送煤炭,用簡單鋼架搭建了一座橋,橫跨基隆河連接兩岸,僅供運煤的排車通行。礦業沒落後,礦主才將這座橋改建成現今的美麗模樣。

ss
礦業沒落後,礦主才將這座橋改建成現今的美麗模樣。(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