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搬過5次家!失學越南新二代在台灣打工自學拍電影,導演拍下他「不得不努力」人生

2019-06-27 09:00

? 人氣

「我如果是在一般家庭,我一定也選擇考大學...」失學、失去爸爸、3年搬過5次家,他因為「媽媽是越南人」的身份在台灣承受許多壓力,但也在台灣追求電影夢,而一名導演拍下他的故事,希望告訴大眾:「大家平等對待彼此,你是人,別人也是人,大家都把自己顧好一點吧。」(盧逸峰攝)

「我如果是在一般家庭,我一定也選擇考大學...」失學、失去爸爸、3年搬過5次家,他因為「媽媽是越南人」的身份在台灣承受許多壓力,但也在台灣追求電影夢,而一名導演拍下他的故事,希望告訴大眾:「大家平等對待彼此,你是人,別人也是人,大家都把自己顧好一點吧。」(盧逸峰攝)

失學、失去爸爸、3年搬過5次家,他是如何在台灣生活還追求電影夢?剛當完兵的少年蔡定邦是所謂越南「新二代」,他沒有考上大學,卻仍走遍輔大、世新旁聽課程,就希望有天可以圓夢成為電影導演;他人看定邦或許是個「努力上進」的孩子,只是將蔡定邦納入紀錄片《我們在這裡生活》的導演陳怡分,是如此感嘆:「我們可能躺著不動就會有東西來,但他們,是『不得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6歲雙親離異被送回爸爸家、11歲爸爸過世、12歲被媽媽帶回越南、成年又隻身在台灣討生活,雖然在陳怡分看來蔡定邦就只是個拍電影的「學弟」,「媽媽是越南人」的身份仍讓蔡定邦在台灣的生活有些波折,一面承受台灣鄉親對媽媽的誤解、一面奮力求生。

談起台灣對越南人最神奇的誤解,陳怡分碰過一些台灣人認定越南人就是比較「笨」,一方面她為了拍紀錄片追蹤「靠北外勞」,又看到不可思議的矛盾:「你要找幫傭,他們會說不要找越南人,太『聰明』,要找印尼的,比較笨。」而將蔡定邦這般平凡青年的故事拍入電影,陳怡分希望的便是告訴大眾該撕下標籤,:我們一樣在這裡生活,我們沒什麼不同。

20190627《我們在這裡生活》劇照(公視提供)
《我們在這裡生活》陳怡分希望告訴大眾:我們一樣在這裡生活,我們沒什麼不同。(公視提供)

「回鄉下大家就會問,你有沒有被繼父虐打?」從小覺得媽媽是「女神」 鄉親卻這樣看越南人

今年20歲的蔡定邦看來瘦瘦高高,隨身帶著一台富士微單眼,採訪當天約在光點華山,旁邊就是他常去看電影的地方,那裡播的大半是他可以細細品味的文藝電影──這樣的少年跟被大眾定義為「文青」的年輕人似乎沒什麼不一樣,只是從小,蔡定邦就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被台灣社會另眼相待的。

蔡定邦從小在南台灣的鄉間生活,他說最快樂的是跟同學一起去挖地瓜、挖昆蟲、尬腳踏車,那是跟現在台北生活很不一樣的地方,人口僅1500的村莊大家都會互相關照。只是這樣的「人情味」也成了蔡定邦不太敢回家的原因,他說:「回鄉下大家就會問:你有沒有被繼父虐打?」

從小蔡定邦就覺得自己爸爸媽媽是世上最帥、最美的一對,甚至覺得媽媽是「女神」,只是雙親離異後蔡定邦被送去爸爸家住,媽媽的越南人身份成為家族禁忌,家長們的戰爭小孩全都看在眼裡:「爸爸說媽媽會離婚的原因是媽媽愛錢自己去賭博,媽媽說是因為爸爸愛喝酒爸爸不顧家。」

20190627《我們在這裡生活》劇照(公視提供)
雙親離異離婚後蔡定邦被送去爸爸家住,媽媽的越南人身份成為家族禁忌,家長們的戰爭小孩全都看在眼裡。圖為定邦與哥哥(公視提供)

鄉親覺得媽媽就是愛錢愛賭博、就是婚外情偷男人,就連一張去新竹便利商店的發票以能被親戚信誓旦旦說「她一定是去做酒店」,家人也不斷在定邦面前說著媽媽的壞話,就連老師都會這麼講,於是某次媽媽打電話來,蔡定邦決定這麼做:「我跟我媽講一切的事情,阿嬤講的壞話、老師講的壞話……」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