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談生與死的一念之間!醫師痛訴世界第一的健保,如何釀成無解的「無效醫療」

2019-03-31 09:00

? 人氣

醫師吳育政多年來持續寫作投書,為了遏止「無效醫療」努力。圖為紀錄片《一念》劇照,吳育政醫師(後)與進育(前)。(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提供)

醫師吳育政多年來持續寫作投書,為了遏止「無效醫療」努力。圖為紀錄片《一念》劇照,吳育政醫師(後)與進育(前)。(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提供)

呼吸器的聲響拖得很長,在安靜的病房內,拉出更加沉默的氛圍。躺在床上已過了7年,少年成了青年,青春卻在並病榻過大半時光,「如果可以,我還是想走了算了,我不想拖累別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你還年輕耶,你只有24歲。」醫師微笑著勸道。他曾跟青年約定,等到法律允許的那天,要讓他按自己的意思下決定,然而面對鏡頭,有些困惑,還是無法釋懷:「假設他選擇自然走了,20年以後,這個技術有突破,會好了,那你說,到底那時候我讓他走,是做錯了嗎?」

導演陳志漢的第二支紀錄長片《一念》,最初想拍的,只是醫病關係,然而人生怎能預料情節?拍著、拍著,他遇上進育,這位24歲的青年,因為一場車禍,已在床上躺了好多年,仰賴呼吸器維生;還有同樣24歲的維維,稱不上老成的年紀,卻被迫抉擇,是否讓加護病房裡的母親,就此離去,「無效醫療」的樣貌,就此成為片中主調。

上一部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在輔大醫院拍大體老師,拍家屬怎麼面對變成「老師」的親人,這回陳志漢走進加護病房,拍面對生命的考題,人們如何辯證、決定,鏡頭下其中一位解題老師,是大林慈濟醫院的吳育政醫師,也是竭力喚回進育求生意志的人。

為遏止無效醫療 吳育政孤軍奮鬥好幾年

若在Google上搜尋吳育政3個字,〈無效的醫療 有效的經營〉、〈衛福部要與財團共舞嗎〉,搜尋首頁,是一篇篇看來彷彿「擋人財路」的投書,不禁讓人好奇,激昂的控訴背後,是怎樣的動力驅使,又遭遇過怎樣的阻礙?

「最大阻礙應該是沒有消息。」吳育政回答得簡單,接著和陳志漢相視大笑,兩個男人宏亮的笑聲迴盪在房間裡,笑著似乎就不無奈了,「只是多幾篇投書,隔天就沒有消息,好像沒什麼阻礙,投完沒人理我,導致我不斷投書,雜誌封面也上過了,那就想來拍紀錄片吧,剛好看到陳志漢,就寫mail給他。」

在收到這封「邀請函」之前,陳志漢沒聽過吳育政,也不知道在嘉義大林的鄉間有這麼一位醫師,已經為了遏止「無效醫療」奮鬥了好幾年。

紀錄片《一念》專訪,導演陳志漢。(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提供)
導演陳志漢在拍攝紀錄片《一念》之前,並不認識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服務的醫師吳育政。(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提供)

「普遍來講,追求善終,是每個人都有的共識,為什麼善終這條路這麼難走?就是因為整個醫療體制卡住了。」吳育政的聲音聽來帶有幾分耿直,彷彿知識吸收了土地的樸質,在閱歷生離死別後,橫生出處之泰然的哲學。

有些事比「救不救得活」更沉重

這樣的順其自然,或許正是他理念的最佳註解。最初投身醫界,是外婆中風,讓他萌生報考醫學系的想法,而其實當時,他已從交大資訊畢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時候有想過說醫學院出來,就30幾歲了,但其實比較擔心是考不上啦!」笑著眯起了眼,吳育政把人生岔路講得輕描淡寫,「 就給自己1、2年試試看,結果第一年就考上了,本來想說沒考上,就繼續回來修電腦,倒也沒有怎樣,像我文章寫了一篇又一篇,沒人管就再寫下一篇而已。」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