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蔡壁如籲全民普篩,正反方專家這樣說

蔡壁如拋出全民普篩主張,認為可安定人心、避免經濟蕭條和蒐集有抗體人數的數據。(郭晉瑋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醫護人員普篩議題,掀起各方論戰。民眾黨籍立委蔡壁如經與公衛專家討論後,拋出更為大膽的「全民普篩」,認為對照紓困預算,普篩更能避免經濟蕭條。副總統陳建仁則認為目前台灣做法符合成本效益。到底正反兩方專家的理由各是什麼?

石艦染疫風暴延燒,加上五一連假將至,再成防疫重大考驗。高雄市長韓國瑜拋出高雄市醫護人員可自願普篩的主張,被解讀是在罷韓投票前「賭一把」。台灣民眾黨(民眾黨)籍立委蔡壁如與公衛專家會商後,也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全民普篩」,認為如此可具安定人心、避免經濟蕭條、蒐集有抗體人數數據等三項重大效益。

國內試劑不足,政府可向美方採購

台灣到底需不需要普篩?

一般快篩方式包括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及血清抗體檢測,並須具備三個特性:價格低、敏感度高、檢驗時間短。目前尚無產品能完全符合這三項標準,且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等機構認可。台灣對疑似感染者的檢驗以核酸檢測為主,缺點是需專業人士操作、檢體得送至實驗室分析、耗時約四小時。而抗原或抗體檢測雖只需約十到三十分鐘就能判讀,但人體被感染五至七天後才會出現抗體;抗原檢測則對少量病毒敏感度較低。

南韓每千名受檢者陽性率為27.9,台灣為5.0,顯示台灣抗疫涵蓋率優於韓國。(美聯社)

如以流感感染率一%試算台灣武漢肺炎感染率,等於台灣會有二十三萬人感染,但疫情迄今僅四百餘例確診。蔡壁如認為,比例非常低,顯見國內整體防疫成效相當好,但她會大膽拋出全民普篩主張,是來自公衛專家的建議。

民眾黨智庫四月七日邀請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成員陳秀熙交流防疫政策。陳秀熙曾多次向指揮官陳時中建議應擴大篩檢,但未獲採納。蔡壁如接著於四月十三日,就全民普篩可行性與適切性,請教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

詹長權建議,政府仍可向美方優先採購兩項試劑,包括亞培(Abbott)七至十五分鐘完成的快篩試劑,以及賽沛(Cepheid)的艾斯柏特儀器檢查組(GeneXpert),可於四十五分鐘確定結果,足以解決國內試劑數量不足的問題。

美國為區分出未感染者、正被感染者、已經感染者,做為復工及復課依據,宣布各州篩檢人數要達州內人口二%。全球各國採檢人數,以美國五五九.三萬人為最高;採檢率以冰島一三%為最高,台灣排在第十一位。另以找到確診者的篩檢人數比例計算,越南排名第一,台灣排第二位。

冰島篩檢率全最高,台灣排第11

「恐慌心理恐帶來千億經濟損失」

但醫界對於是否要擴大篩檢看法兩極,多國抱怨中國製快篩試劑偽陰性偏高,也讓準確率成為指揮中心對普篩心存疑慮的關鍵之一。因流感和肺炎病毒檢測都有「高專一性、低敏感度」的普遍限制,部分專家擔心普篩恐使偽陽性大增導致醫療超載,或偽陰性大增卻鬆懈警覺,反釀成擴大傳播。

對普篩持反對立場的副總統陳建仁,日前在臉書提出十三國檢驗數據分析,強調普篩只有在發生率偏高、多數病例無法追溯感染源的國家才有必要實施。而台灣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四五,僅次於阿聯酋及俄羅斯,位居全球倒數第三,每千名受檢者陽性率為五.○,且只有零星病例無法溯源。陳建仁指出:「台灣不做普篩,而採取加強密切接觸者及高風險族群檢驗,是合宜、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衛福部長陳時中四月二十八日於指揮中心「開講」,因「經濟效益低」、「偽陽性高」反對普篩,但不排除視狀況調整。

支持擴大篩檢的詹長權則認為政府可比照美國方向,區分出感染者與未感染者,再採取不同管制措施,以降低經濟衝擊。台灣三月失業率達三.七二%,為近十個月最高,台北市三月請領失業補助人數比去年同期爆增七○%,令蔡壁如感到十分憂心。她初估,社會因恐慌心理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千億元起跳。

台灣每篩檢137人找出1位確診者

行政院為擴大紓困,已提出追加特別預算額度至二一○○億元,最高還可翻倍至四二○○億元。阿中部長稱,如為快篩,全民普篩費用約四十六億元。蔡壁如認為,普篩費用對照紓困預算,能有效消除人民恐慌心理,避免疫情「黑數」,對挽救經濟衝擊更具效益。

中央已對自費採檢開「小門」

全民普篩另一附帶效益是,可蒐集具抗體人數的大數據。蔡壁如解釋,如具抗體,就表示將來應不會再被感染,這類人數越多,代表社會安全程度越高;台灣可學習南韓以「得來速」人不下車的方式,廣設快篩站或透過醫學中心執行。

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對自費採檢開了「小門」,於四月二十四日公布居家隔離或檢疫者,因外出奔喪或探視二等親屬,經審查符合取得醫院同意後可自費採檢,如為陰性即可外出一次。未來假如疫情擴大,政府若開放全民普篩或在家採檢,應不令人意外。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右)提出血清檢查監視計畫,以檢查抗體。(柯承惠攝)

陳秀熙:規畫「後新冠時期」抗體檢測

目前國內採取「症狀檢疫」,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確診者接觸史才採檢。曾建言「全面檢疫」的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全面篩檢分成兩種:一種是找到抗原,也就是病毒來源,在還沒有大規模感染狀況下控制疫情;另一種是找到抗體,社會與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可考慮優先讓有抗體者回到工作崗位。前者的時機已過。

「症狀檢疫」雖可減少大量快篩成本,避免輕症與無症狀者浪費醫療資源,但缺點是偽陽性與偽陰性可能遺漏無症狀的帶原者或通報不實個案。陳秀熙認為,目前的折衷做法是針對高風險者如醫護人員全面採檢抗體,缺點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與物力,增加醫療負擔。

目前中研院已研發出一款能準確辨別病毒的快篩試劑,15至20分鐘即可知道結果,可有效提升採檢量能。

全球步入「後新冠肺炎時期」,陳秀熙指出,德、英、美等國都開始進行血清檢查監視計畫,即抗體檢測,加速讓人民回歸生活正軌,也可幫助未來疫苗研發、生產,台灣也應趁早積極規畫。(李佳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蕭介雲喝杯咖啡,

告訴他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我要發風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熱門新聞

今日精選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