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如果真的廢死,我們的矯正機關準備好了嗎

2024-05-03 05:30

? 人氣

5、音樂教化

古今中外,皆有學者及社會賢達認為音樂能應用於教化人心,例如在論語裡,中國教育學家孔子認為,音樂的教化可以協調衝突,中國於西周時期也推行禮樂制度緩解社會矛盾,國際上則有犯罪學家班都拉認為音樂教化可以使受刑人增加良好的行為並減少不良行為,英國則於西元1992年時也將音樂納入監所教化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現有51所矯正機關,依法務部矯正署所發佈的資訊,現有臺北監獄、澎湖監獄、彰化監獄、臺中戒治所、明德外役監、高雄第二監獄、明陽中學等矯正機關設有音樂班或樂團等,也參加了許多演奏會及發表會,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生陳敏聲碩士於2006年的實驗研究,自臺北監獄附設藝術實驗班服滿刑期或假釋出獄的受刑人,再犯率僅0.09%,由此可知音樂教化對於再犯率降低具一定成效,可有效減低民眾對於重刑犯的再犯疑慮。

6、結論

綜合以上論點,我認為以音樂教化受刑人是可行的,尤其是對於重大暴力犯罪受刑人,在國內外都有矯正成效,但課程的實施與規劃,經作者實驗,一位無基礎的成年人要對於樂器有基本概念大約需要一至兩周,且樂理課程建議由基礎樂理認識開始,否則無法提起及鼓勵受刑人對於音樂的興趣,至於指導員則需具備外向、耐心、同理心及善於表達與溝通等特質,才能建立受刑人的信心與達到教化的目的,在具備這些解決方案後其實廢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做好準備,或是忽視眼前的問題,才是人民無法接受的。

*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