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李顯龍下,賴清德上─新加坡有什麼好學?

2024-04-27 07:00

? 人氣

賴清德準總統多次說要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理財中心,但談何容易?李顯龍近年來最大的經濟成就,無疑是其國際金融中心高速成長,令世人刮目相看。這也是新加坡治國團隊有遠見與執行力的具體表現。新加坡近年大舉吸納中國資金、企業和人才,取代香港的金融窗口角色,香港轉口貿易運輸中心的地位也被新加坡取代,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陡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中近年貿易戰帶來對中國企業的地緣政治風險,推升了新加坡的營運中心地位,光是2022年,就有逾500家中國企業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在在顯示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為中國資金、企業對外的跳板。如果缺乏大陸資金的大量挹注,有何條件成為亞太理財中心?而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緊張,資金流割裂,憑什麼吸引大陸資金?

新加坡是蕞爾小國,發展不易,所以歷任領導人都以最務實的態度處理對外關係,不受意識形態左右;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李光耀、吳作棟到李顯龍,都以本國實際利益為最高考量,而不選邊站,力求在強權之中左右逢源。近年美中戰略對抗加劇,李顯龍堅持不選邊站,一直嚴守「政治軍事依附美國、經濟依靠中國」路線,兩邊不得罪。這是新加坡經濟持續高度發展的定海神針,所以能順應大局,借力使力,因勢利導。

新加坡吸引全球專業人才不遺餘力,方法靈活多樣,台灣對外籍人才處處設限,有何吸引力?看看新加坡,看準香港政治與經濟情勢劇變,外國公司與專業人才紛紛求去,新加坡立即搭建橋梁把人才吸引過去。過去三年間,至少有二十萬名外籍人士離開香港,比離開的香港本地人還更多。新加坡恰恰相反,光是前年,海外專業人士就增長了百分之十六,其中不少是從香港轉移過來的。新加坡官員拉攏人才與招商引資如同追求配偶一樣,用盡心思,極盡體貼與誘因能事。這是新加坡賢能政治的極致表現。

新加坡伴隨發展而來的問題不少也不小,比如物價高攀、房價高漲、貧富差距擴大,而執政黨面臨的社會不滿越來越大,鳥籠式的民主已框限不了求新求變的民心。隨著李顯龍代表的強人政治隕落,新加坡未來勢必出現挑戰,不穩因素也會增加,如何演進尚難意料,民主轉型能否順利成功難以確定。不過,其成功之處已經十分亮麗,足堪懸為典範,值得賴清德新總統好好學習。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