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2024-03-18 06:40

? 人氣

「訓政」是即使已經出現民選的立法機關,仍然存在強人,其意志超過民選機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憲政國家,都經過漫長的被動「訓政」,早期自然產生的中產階級仍然必須和強人不斷鬥爭,甚至不斷復辟與革命,在鮮血中前進。

訓政:經濟、教育、軍隊國家化

國父設計的主動「訓政」就是強調全民福祉優先於個人權力,由一個強大的政府對人民進行教育訓練,在此階段完成土地改革、經濟建設與地方自治。擔任主導的政府,目標是先追求經濟自由化,再經由全民教育,邁向政治自由化。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稱之大有為政府,也可以稱為威權政府。

另外,我補充發現,一定要在訓政期間徹底杜絕軍人干政的可能性,完成軍隊國家化。亞洲第一個號稱立憲的國家是泰國,至今仍然只能算訓政國家,就是因為軍隊并未澈底國家化。

土改→製造→資訊→金融?

台灣在光復後成為主動「訓政」的先導實驗者,有過4次充滿創新的經濟發展,同時,在早期財政極困難下,仍然發展國民教育,並實施地方自治。

行政院函請立法院審議「實施耕者有其田實施條例」草案。(行政院珍貴史料展示官網)
行政院函請立法院審議「實施耕者有其田實施條例」草案。(行政院珍貴史料展示官網)

台灣的4次經濟發展與飛躍,第一次是台灣光復後將原來只提供殖民者原物料的農奴型經濟,經由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落實,創造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兼顧佃農與地主利益、更沒有流一滴血的土地改革,同時解決了農業與階級問題。

第二次是發明加工出口區,先有了勞力密集產業,加上後續的十大建設與各種基礎建設,成為傳統工業的世界級工廠,為創造世界經濟奇蹟、亞洲四小龍之首奠定基礎。

第三次更大膽的率先進入資訊工業,發展智慧產業,加上光復後推動教育的人才收成,在搶天時與人和的先機下,台灣一度竟成為世界第三大資訊國!

台灣的創新快車不停,更體會到台灣經濟的下一波在:金融、財務、管理、服務、媒體,所以在1995年提出了「發展台灣成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預訂在2000年啟動,將台灣的經濟體質由小龍再升級為巨龍。那時,大陸經濟發展還在育苗階段。

台灣在2000年政黨輪替,來到重要抉擇十字路口。不幸陳水扁經濟建設遲緩,意識型態鬥爭上揚,亞太營運中心胎死腹中。

臺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

在訓政期間,兩蔣尤其表現了軍隊國家化的誠意實踐。

1996年李登輝以人民直選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成為人類史上第1個由集中體制轉為民主體制、因為經由主動訓政而憲政的和平轉型國家。

台灣一直在扮演大中華的實驗區,沒有台灣的成功,鄧小平斷不敢改革開放,實質放棄共產主義,而能成就今日崛起榮景。而當前大陸在經濟的成就,也因為正在經過主動「訓政」階段。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優越論」就是「訓政」的同義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