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為何選擇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有何戰略價值?

2024-05-06 15:57

? 人氣

上述會議結束後的聲明指出,對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材料和武器部件表示強烈關切,俄羅斯正利用這些材料和部件推進其軍事生產。這使俄羅斯得以重建和振興其國防工業基地,對烏克蘭及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中國應確保停止這種支持,因為這只會延長這場違反《聯合國憲章》的非法侵略戰爭,並增加俄羅斯對其鄰國的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年前訪問中國時,馬克宏曾呼籲習近平在烏克蘭問題上「讓俄羅斯清醒過來」,「讓所有人都坐回到談判桌前」。

當時,與馬克宏一起訪華的,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次訪問法國,習近平也將與兩人舉行三方峰會。

匈牙利:積極擁抱中國的歐盟成員

在對華關係上,匈牙利算是27個歐盟成員國中的一個「異類」。

不同於大多數歐盟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心存疑慮,匈牙利不僅是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而且在過去幾年積極擁抱中國投資。

2023年,中國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單一投資國,投資金額為107億歐元。到今年夏天,布達佩斯和中國城市之間每周將有17班航班。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勢頭強勁,產銷量都達到全球第一。乘著這股「東風」,匈牙利也希望把自己發展成這個行業的新貴。

中國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電動車巨頭比亞迪,以及為數眾多的配套廠商都在匈牙利動工建廠,希望打造他們進軍歐盟市場的「橋頭堡」。

但這段關係也備受爭議,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政府在國內和西方世界都面臨一些批評,有觀點認為在他治下的匈牙利成為中國和俄羅斯植入西方體系的「特洛伊木馬」。

與奧班政見相左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長卡拉松尼(Gergely Karacsony)極力反對中國的復旦大學在該市建立分校,為了表示抗議,他把校園附近的街道名稱改為「自由香港路」(Free Hong Kong Road)和「達賴喇嘛街」(Dalai Lama Street)。

 

塞爾維亞:「鐵桿朋友」

Employees walk out of Serbia Zijin Copper DOO in the mining town of Bor, Serbia, April 5, 2024.
塞爾維亞段的鐵路已經完工,塞爾維亞也因此成為首個擁有高鐵的中東歐國家。(Reuters)

另一個代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特殊之處的標誌是匈塞鐵路的升級改造。這條鐵路連接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兩國首都,2013年時任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匈塞兩國領導人宣佈由中方承建,在中國國鐵集團的官網上,將其稱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項目」。

其中塞爾維亞段的鐵路已經完工,塞爾維亞也因此成為首個擁有高鐵的中東歐國家,兩年過去這段鐵路已經運載了683萬人次。

習近平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交情甚篤,去年10月武契奇到中國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對他說,「塞爾維亞是中國的鐵桿朋友,兩國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此後,「鐵桿朋友」成為中國外交語境中用來形容塞爾維亞的常用詞匯。而武契奇表示,他希望把與習近平交往的細節記錄下來出一本書,以彰顯兩國友誼。

中國對塞爾維亞更熟悉的則是在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轟炸時,美軍導彈擊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位於現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這一事件點燃了當代中國人反美的一次高潮,引發大範圍示威遊行,並在此後成為中國民族主義敘事的標誌性事件,另一起事件則是導致中國軍機墜毀的南海撞機事件,以及更近的中印邊境械鬥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訪問塞爾維亞,恰逢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25週年紀念日,目前未有消息習近平是否會在當地參與相關的紀念活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