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津專文:重新橋下,一點一點撿回父親不說的事

2015-12-17 06:10

? 人氣

「這樣好像在逃難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像不像我是不太清楚,但既然逃過難的人都說像了,那這個避難包應該也算通過認證了吧。

至於鹹光餅,除了那家壽喜燒之外,我從來沒有在夜市看人賣過,只有一次在大眾爺出巡的時候,看見官將首胸口掛著一個比臉還大的光餅,祂手上拎著一串小的,分送給善男信女,我也拿了一個,但已經不是父親做的那種硬得只有老鼠才啃的餅,上面蓋著「文武大眾老爺」的印章,吃起來比記憶中的好吃一些,裡面還包著預防瓦斯中毒和心肺復甦術的傳單,雖然我內心比較期待反清復明的小紙片兒。

有時我去迪化街吃碗福州丸,看到年紀大些的阿伯,就想走上前去替他裝碟醬油,但又不忍害他血壓繼續升高。

路邊的垃圾堆漸漸縮小,有的變成車庫的入口,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實施以後,路口巷底幾乎再也看不到垃圾堆。垃圾堆不見了,那流浪的貓狗該怎麼生存呢,想著這樣的問題,我這才發現腦袋裡早已經堆滿了垃圾,既不是有體系的知識,也稱不上是普遍的常識,應該也沒人在意。

父親從來不說自己吃過的苦,但想到他以前一天要刺手指四次,刺不出血就多試幾次,光是量血糖這件事就讓人覺得很痛。父親也不說他人生中有過哪些美好的事,他把這些全丟掉了,可能因為這些記憶對他而言沒有什麼價值,「說這有什麼用」、「三八這有什麼好講」、「說出來丟臉啦」,這些記憶是垃圾中的垃圾,世界上沒有一件沒用的東西,記憶也是,我打算一點一點撿回父親忘記了或不說的事,雖然這樣可能會撿到別人家的東西,但沒有關係,因為我曾經忘了很多東西,也同樣靠很多人幫我撿了回來。

而且我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把撿回來的東西,用文字寫下,這樣不花錢、不占空間,也不會挨母親的罵,多少也可以算是繼承了撿破爛的遺志,不知道父親在天之靈是否也能同意。

新銳小說家陳又津和她的新作《準台北人》(印刻文學)
新銳小說家陳又津和她的新作《準台北人》(印刻文學)

*作者為台灣新銳小說家,著有《少女忽必烈》(印刻文學)。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準台北人》(印刻文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