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青觀點:文言文與古典世界是台灣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別毀了它

2015-08-30 06:20

? 人氣

「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

台灣跟華文世界共享許多相同的文化遺產,這會不會對台灣的主體性造成損傷呢?不妨來看看日本的例子。在日本中學的「國語」(日本的國語就是日文)課本裡,我們會發現裡面竟然分配了大量的文言,細節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中漢文篇,全是中國古典文學,包括有寓言故事,和《史記》中的管鮑之交,雞口牛後等,唐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渙的《登顴雀樓》、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和論語中的部分章節等,份量佔《國語綜合》的三分之一。(出處)

對日本人而言,他們不只要學漢字,還要背漢文,頌漢詩,占掉三分之一「國語」課本的分量。如果在中學教育裡面讀「別人的」文言文會妨礙主體性的話,日本應該快要到滅國的程度了吧。

文化和政權是兩回事,文化和政權是兩回事,文化和政權是兩回事(據說現在流行很重要的事都要講三遍),沒有任何統屬的必然關聯。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有一句名言非常轟動,幾年前他接受雜誌訪問,記者問,離開中國大半輩子了,會不會懷念?他大氣魄地說:

「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為什麼非要到某一塊土地才叫中國?那土地上反而沒有中國。」

同理我們也可說,台灣在哪裡,華夏傳統就在那裡。傳統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財富,沒有什麼好隱諱,好像沾了別人的光(這個議題請參拙文「唐宋元明清是誰的?」)。事實就是我們擁有先祖所遺,前人所宗的文化,即使台灣繼承了整個華文世界的遺產,也不代表台灣就必須成為中國統治的一省。這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必然。

文言與古典是團結台灣的力量

 

承認整個華夏傳統是台灣的文化遺產,不只是對現狀的確認,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這是團結台灣的力量。

今天台灣社會之所以會有藍綠鬥爭,統獨爭議,其中有一個背景原因,就是文化認同的分裂。為了獨立,因此必須否定中華文化;為了否定中華文化,就連自己所繼承的都毫不顧惜地拋擲。而這樣的拋擲,造成了彼此心靈的裂痕。

我們應該毫不客氣地承認我們所繼承的文化,這一點也不可恥,一點也不妨礙台灣台澎金馬是個主權國家、不歸中國管轄的事實。為了害怕被管轄,整天想著自己的文化要丟掉,要否認,根本是自廢武功,徒然在台灣內部製造混亂,削弱自己的力量而已。

無論你是宣稱「中華文化是台灣的一部分」或者「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這都不妨礙文言所代表的古典世界,是塑造我們精神世界的基本成分,是讓我們可以擁有共同記憶、共同理解對話的基礎,足以形塑情感的認同。

這是台灣漢人族群之間最大的心靈公約數,如果我們不自棄守,不錯解文化獨立於政權的力量,我們可以讓台灣擁有一個讓最大多數人都接受的認同。因此我們不需要浪費力氣在虛假的議題上互相損耗,可以專心對付該對付的事情。

文言文與古典世界是台灣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別毀了它。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作者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