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直創新高,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美國新指標顯示:16年來國民福祉零成長

2024-05-16 12:10

? 人氣

股市一直創新高,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美聯社)

股市一直創新高,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美聯社)

GDP成長率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最常見的指標之一,投資人則喜歡用股市漲跌來評估景氣好壞,若這兩個指標表現良好,政府就會信誓旦旦對民眾說,國家的經濟狀況還不錯,但人民的感受,卻常跟政府宣稱情勢相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年的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範例。過去15季裡頭,美國GDP有13季繳出正成長;至於股市,美股3大指數都在今年創下史上新高;除此之外,失業率一直保持在低於4%、屬於相對低檔;通膨率雖然大於3%,卻遠低於2022年的數值,代表通膨較前兩年相對放緩。種種跡象都顯示,美國經濟表現並不差。然而民調數據顯示,美國人認為經濟比以往差,對經濟沒有信心。《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消費者信心遠低於傳統指標的預測。為何會有這種狀況?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華爾街日報》報導:Do the GDP and Dow Reflect American Well-Being?

GDP無法反映經濟品質,股市指數只涵蓋部分企業

先來討論GDP的限制。GDP是1934年由經濟學家Simon Kuznets推出的指標,用以衡量國家的經濟規模。此後,GDP成為國際愛用的經濟指標。但是GDP有諸多限制,例如它只能反映經濟規模,但它沒有考量環境污染等外部成本,故無法反映經濟組成的「品質」。此外,GDP亦無法反映財富分配不均與貧富差距等問題,因此它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勢必會有偏差。Kuznets也承認,國民福祉無法用國民所得數字衡量。

至於股市,投資人大多會用指數來衡量股市狀況,例如美股三大指數:道瓊工業指數、標普五百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但這些指數並非涵蓋所有公司,例如道瓊工業指數成份股僅30家,標普五百指數僅500家;雖然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涵蓋超過3,000家公司,但還是遠低於全美國的公司總數,論股市指數也只能粗略概括全國的經濟狀況。

此外,股市表現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例如貨幣政策,未必會如實反映經濟狀況,也就不可能忠實反映人民對經濟的感受。《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全美國有40%的家庭沒有投資股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有多達6成無持股,代表股市榮枯可能只影響少數人利益,並不是美國家庭財務狀況的真實指標。

CORE採取以人為本視角,透過4要素衡量美國人的生活水準

因此,獨立政策研究學術中心美國文理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提出名為CORE的新指標。CORE是「Commission on Reimagining Our Economy」的縮寫,藉由經濟安全、經濟機會、健康與政治聲音等4項指標,衡量美國民眾的福祉(well-be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