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視數學、提倡節儉…從巴菲特堅持多年的6件事就知道,越來越富有不是沒原因

2022-10-19 17:03

? 人氣

4.表面事實

不要將你的股票的績效表現視為你的個人表現。畢竟:「股票不知道你擁有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菲特對於娛樂與休閒產業有興趣,有他很好的理由:「娛樂市場的獲利要比教育市場好。」

案例:波克夏的《世界百科全書》很難達到巴菲特投資迪士尼公司一樣的亮麗報酬率。

巴菲特說,黃金是沒有生產力的:「我們從非洲或某個地方的地底下挖出黃金,融解之後,再挖一個洞,然後將黃金埋進去,付錢雇人站在附近看守。黃金沒有一點用處,任何人從火星看地球人這樣做,一定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在波克夏的股東年會上問巴菲特,公司的股價這麼高,為什麼不分割股票,其他人相視而笑說:「又要說披薩的故事了。」

巴菲特說,這問題令他想起一個故事,有個人請披薩店將他的批薩切成四塊,而不要切八塊,因為八塊太多他吃不下。

5.他告訴他們,但是他們不聽

每年在波克夏海瑟威的年度報告中以及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都會警告投資人,不要期望波克夏的績效能夠像以前那樣1985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告訴股東說:「我可以保證,我們不會像過去一樣好,我仍然認為我們可以比全美國的產業好。」

1984年,波克夏的成長率是13.6%,而過去20年的平均成長率是22%。1986年,波克夏又創下48.2%的成長率。

1992年:查理.孟格告訴《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企業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像一支錨,把你往下拖。我們知道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波克夏的股價1992年上漲了20.3%。

1995年:在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度提出警告:「波克夏海瑟威未來的績效不可能像過去一樣好。」他解釋說:「口袋裡有太多錢,就不會有很好的成果。」無論如何,「我們沒有必要以相同的速率繼續賺錢。」

1999年到2005年:在這段期間,巴菲特的預測開始成真,每股的帳面價值只增加6.96%。相對之下,從1964年到2005年,巴菲特控制公司期間,增長了21.5%。不過,巴菲特還是勝過標準普爾500,從1999年到2005年,標準普爾500的帳面價值只增加3.2%。標準普爾500的數字是稅前,而巴菲特的數字是稅後,這表示他實際上要更好。

2007年:1996年,波克夏的A股成交價高達三萬八千美元。1996年中,股價回到三萬二千美元。2007年春天,A股的成交價為一股十萬八千美元。

作者介紹|珍娜‧羅渥Janet Lowe

著有暢銷書《比爾蓋茲開講》(Bill Gates Speaks)與《傑克‧威爾許開講》(Jack Welch Speaks)。《新聞週刊》(Newsweek)、《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與《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都曾經刊載過她的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 《股神巴菲特:從選股、長期投資到人生最重要的六堂課》(原標題:知道你在找什麼)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