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破血流不見得是重傷,但這1種頭部出血會致命!長輩忘東忘西要注意,別以為是失智而延誤就醫

2022-10-15 11:00

? 人氣

如果是表皮的傷口,縫合就沒問題了,要擔心的是腦袋裡面有沒有出血。即使現在檢查沒有出血,也有可能之後一點一滴的滲血。(示意圖/取自xframe)

如果是表皮的傷口,縫合就沒問題了,要擔心的是腦袋裡面有沒有出血。即使現在檢查沒有出血,也有可能之後一點一滴的滲血。(示意圖/取自xframe)

頭部很容易出血

在推理劇中最常見的「殺人場景」,莫過於「重擊頭部」或「刀刺腹部」。重擊頭部經常出現的是兇手拿玻璃菸灰缸或花瓶痛毆,對方倒下血流滿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頭部大量出血的畫面,不限於殺人案,從樓梯或高處跌落傷到頭部的場景,也很常見。

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這是「致命傷」。

但是實際上頭部流血未必會致命,因為頭皮本來就是很容易出血的部位。頭皮有很多細細的血管,再加上頭皮下方就是硬骨(頭蓋骨),即便只有碰撞皮膚也很容易受傷。頭部的皮膚不小心整個掀開的狀況也不少見,出血量驚人。

很多人撞到頭破血流,就會慌慌張張跑到醫院。當臉部和衣服都沾染了大量的血漬,不論是誰看到都會膽顫心驚。而且頭部透過鏡子大部分都看不到,因此這種部位出血就更加讓人覺得可怕。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撞到頭、腫個大包的經驗?我自己在孩提時期就有疑問:「為什麼頭部以外的地方都不會有腫包?」而且「腫包」的說法只有用在頭部,好奇特。但是進入醫學院學習後,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腫包」正確的名稱是「皮下血腫」,也就是碰撞後,皮膚內的微血管破裂瘀血的狀態。頭部很容易有腫包,是因為頭皮很容易出血,再加上下方就是頭蓋骨,瘀血無法往內流動,只能往外擴張,所以皮膚就膨脹起來了。

不管如何,如果只是皮肉傷,大部分都不會致命。流血時用毛巾等加壓止血,等狀況稍微穩定後再到醫院縫合即可。

真正嚴重的是「頭蓋骨內」出血。

我都會跟頭部碰撞流血的人這麼說:「如果是表皮的傷口,縫合就沒問題了,要擔心的是腦袋裡面有沒有出血。即使現在檢查沒有出血,也有可能之後一點一滴的滲血。要小心觀察喔!」

頭部受到重擊、造成顱內出血而致命的案例也不少。沒多久就失去意識,或是出現言行舉止變得怪異、手腳麻痺等症狀,都代表有顱內出血的現象。

很多醫院會將這些注意事項羅列出來,印成「頭部外傷注意事項」衛教單給病患。因為初次就診時,並無法斷言「沒問題」。

也有在碰撞後一週~一個月以上,才發現顱內出血,這稱之為「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好發於高齡者。當長輩出現無緣無故忘東忘西、步履搖晃蹣跚等症狀,家人還會誤以為是失智而延誤治療。

在這種案例中,別說「頭部表面沒有出血」,連「頭被撞到都沒印象」。也就是在無意中碰撞到,在看不見的地方不知不覺的出血。頭部流血不一定是重傷,但沒有明顯的出血也不見得是輕傷。

出現黑眼圈的時候

說個題外話,額頭碰撞長了腫包(皮下血腫),隔天眼睛四周變紫出現黑眼圈,很多人會因此緊張地前來就診,以為「是不是眼睛也被撞傷」。

這是皮膚下面滯留的血液移動所引起的現象,其實很常見。額頭的血液順著重力往下流,大多會被自體吸收,然後顏色自然變淡。

但是如果是皮膚較薄的老年人,即使是單純的「黑眼圈」也要特別注意。這代表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差,有可能壞死。

因為碰撞身體會產生各種變化,成因都有理論根據可以說明。了解人體構造,對於「意料之外的現象」就會見怪不怪了。

作者介紹|山本健人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為外科專科醫師、消化器官疾病專科醫師、消化器官外科專科醫師、感染症專科醫師、癌症治療認證醫師等。

經營醫療資訊網站《外科醫師的觀點》,開設3年,已有超過1000萬點閱率。於日本Yahoo!新聞個人、醫療時事等網路媒體有定期連載。Twitter《外科醫師這麼說》有超過8萬追蹤。

著有《專業醫師教你怎麼正確看醫生》《腫瘤與癌症的差異~似懂非懂的醫學用語55個》《善用醫師和醫院的34個心得》《不可惜的患者應對》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如何出版《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原標題:頭部大量出血也不見得是重傷 )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