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B、OB?年份是什麼意思?內行人精闢講解破迷思,看完這篇秒變威士忌達人!

2020-05-07 18:08

? 人氣

先從原料看,威士忌的原料相當簡單,只有大麥和水,酵母菌參與了發酵反應而直接影響風味,所以當然也算。其次是設備,包括製作麥芽和烘烤麥芽方式、糖化槽和發酵槽的材質尺寸、蒸餾器的形狀、尺寸和加熱方式以及冷凝方法等。至於製程,從發麥、烘麥、研磨、糖化等工序,發酵時間、蒸餾火候及速度、蒸餾次數、酒心提取、橡木桶的使用策略、陳年環境與管理,以及換桶工藝等。最後當然是統合以上所有軟硬體的人,包括各個製程的工匠,以及決定風格趨向的酒廠經理或調酒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堅持傳統工藝的酒廠來說,以人為本,設備可能更新,但製程改變不大,隨時間變化者,可能只是大麥和酵母菌種的不同。但絕大多數的大型蒸餾廠在產能考慮下,都陸續改採現代化設備,經由電腦控管,可大幅提升產製速度,卻也相對的失去了些人文特色,偌大廠區只需個位數人員控管即可。倒不是說傳統工藝製作的威士忌較為優質,以科學角度解析製酒原理,確實可提高製酒效率和一致性,只不過品質的一致常常得犧牲獨特性,而獨特(singular)也是單一麥芽(single malt)中重要的「S」。

另外,也不能忽略「瓶中陳年」的可能。一般而言,發酵酒如葡萄酒,即使裝瓶後,酒中的化學反應仍未止歇,因此得繼續陳放直到適飲期。但是如威士忌等蒸餾酒,一旦離開橡木桶後陳年反應便即停止,此後的時間均不計入酒齡。不過酒迷們對此心存懷疑,認為酒液雖然不再與橡木桶作用,但由於瓶內仍保留少部分空氣,將與酒液持續、緩慢的進行氧化反應,尤其擺放多年的酒,時常可見液面下降情形,空氣侵入,氧化的可能性增加。烈酒中的各式醇類,都會因氧化而轉變為酸類和醛類,譬如在橡木桶中的乙醇氧化後將形成乙醛和乙酸,乙酸又會和其它醇類反應生成酯類,而酯類,正是威士忌中各式花香、果香的來源;另一方面,醛類所釋出的杏仁風味也在威士忌的香氣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瓶中陳年」只能成為傳說,因為無從驗證,除非是相同的酒,相隔10年或20 年以個人感官來評斷,但又有多少人可以確信自我的感官在長時間之後不會改變,且記憶不會模糊?不過這個艱難的題目還是有酒友嘗試解答,TSMWTA 社團於2009年舉辦了一場「從Bruichladdich 早期裝瓶觀察瓶中陳年特性」的品酒會,用以比對的酒款包括:

1.Bruichladdich 10yo (43%, OB, 75 cl, Moon Import, Btl. +/- 1979)

2.Bruichladdich 1970/1989 (46%,Dun Eideann ,Cask no.20354-20359,75 cl)

3.Bruichladdich 20yo Third Edition Islands (46% ,OB, Madiera finish 5days)

4.Bruichladdich 21yo 1967 (43%, OB)

5.Bruichladdich 22yo 1965 (48.8%, OB, 75cl, Riserva Veronelli, 2400b)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