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早起或熬夜,基因早已決定一切?專家揭時鐘基因背後秘密

2020-10-23 09:49

? 人氣

僅僅忽略手機或改變手機發出的光可能還不夠,最好能將所有的電子裝置隔離在臥室之外。在檢視十二萬五千名六至十九歲兒童的睡眠與手機/平板電腦使用間的關係時,研究人員發現,臥室中的裝置即使不使用,也會干擾睡眠。我們不希望上床時還想著,重要的 email 回覆會不會在我們睡著時「叮」地一響,或是夜裡醒來時有想檢查簡訊的衝動。就像我們購物時會考慮要不要把三層糖霜的巧克力蛋糕放進購物車一樣,避免誘惑是最好的做法。研究人員若要取得更多進展,了解為什麼有些青少年可以輕鬆地關掉手機和其他裝置,有些青少年卻難以與科技分離,是重要課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觀遺傳學:基因組之外的影響

當我們七拼八湊地想要了解基因和環境如何影響睡眠偏好的複雜議題時,會接觸到表觀遺傳學(意思是「在遺傳學之外」),讓複雜程度更上一層樓。各位可能在大眾媒體中聽過表觀遺傳學一詞。簡而言之,人類天生的DNA序列會終其一生都維持一致,且在幫助我們成為各不相同的個體上,扮演關鍵角色,這是長久以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DNA序列在體內幾乎每個細胞中都是相同的。某項把重點放在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有較新奇的發現,就是我們如何控制基因的開關,或是在不需要某些基因運作時,把效用減弱,就像使用調光開關調整光線明暗一樣。表觀遺傳的影響是動態的,意思就是可能會受到環境影響,例如我們是否抽菸。它們也會在我們生命中不同階段改變。根據我們對青春期會發生的各種生理變化的認識,這個時期也是表觀遺傳變化特別有趣的時期。表觀遺傳學運作的方式之一,是透過所謂「DNA甲基化」的過程。「甲基」(碳氫化合物)可以與DNA結合在一起,導致DNA再也不能傳遞訊息,或是可以表達的字數變少。把DNA想像成是嘴巴,把甲基當成襪子。如果有人把襪子塞在你嘴裡,則無論你有多少進行優雅對話的潛能,都無法表達出深刻的訊息。當然,這是一種將實情過分簡化的類比,而且在分子的層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還有許多面向待釐清。因此,儘管我們可能擁有使我們在晚上比較有活力、或比較沒精神的基因,這些基因能運作到什麼程度也很重要。

作者介紹│愛麗絲‧葛雷戈里Alice Gregory

從事精神科醫師三十多年,曾與一萬兩千多顆心對話、分享。近十五年來,與政治人物、法律人、企業CEO和員工等各領域佼佼者暢談心事,同時也在社會各個角落陪伴心靈創傷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貓頭鷹出版《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獻給崩潰爸媽、躁動青少年與失眠老人的好眠建議)》(原標題:夜貓子青少年是怎麼演化的?)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