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做慈善幫助弱勢,卻對公司上萬員工刻薄?他:善待員工才是真正的行善

2018-03-22 12:33

? 人氣

至於巴瑞-魏米勒企業,首要目標則是清清楚楚:我們投身商界,是為了讓所有同仁活出一種有意義及成就感的人生。我們竭盡所能,希望創造一個能讓員工展現天賦、將才華應用出來並加以延伸的環境,讓他們對自己的貢獻油然生出真正的成就感。換句話說,巴瑞-魏米勒企業之所以投身商界,是為了提昇大家的生活。我們藉著建立資本設備、提供工程諮詢服務做到了這一點,但那是我們提供的業務內容,不是動機。這些業務項目只是載具而已,是我們藉以豐富同仁生活的經濟引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種目標──以產品為重和以人為重──有如一部噴射機上的兩個引擎,這個譬喻或許有助於大家理解箇中關聯。當然,如果兩個引擎的運行都處於最佳狀態,飛機飛得最好,只靠一種引擎也能飛,只是沒那麼快也飛不遠。關鍵在於要對這雙引擎,也就是產品和人,都給予恰如其分的著重,讓兩者能夠相輔相成。

企業組織所能表現的最大仁慈,應該是關照它的員工。兩年前,有個作家告訴我:「我寫了一本關於美國企業慈善行為的書。在這方面企業做得不是很好。」

我說,「你知道最悲哀的是什麼嗎?是無數的美國企業每天都在摧毀別人的生命,可是當我們賺了很多錢,然後開出一張高額支票給國際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International)時,卻對自己非常滿意。然而,我相信聯合勸募這類慈善機構的需求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因為我們一直在摧毀那些替我們創造財富、使得我們有能力開出高額支票的員工的生活。我相信,每天在職場上善盡所能,把交託在我們手上的員工照顧好,這才是最高的善行。」

之後沒多久,我遇到一位在私募基金方面極為成功的男士。他聽過我一次演講,特地搭機前來與我共進晚餐。我問他,「你對於你的人生最滿意的是什麼?」

他回答,「我對我母校的捐獻眾人皆知,但我最滿意的是我創辦的少數族群運動獎學金計畫。」

我問,「每年受到你這項計畫幫助的有多少人?」

他說,「大約六到八人。」

我又問,「你旗下的公司總共雇用多少員工?」

他回答,「大概有十萬人。」

我說,「你剛告訴我,你幫助了公司之外的六到八人就非常開心,可是每天替你效力的那十萬名員工,卻只是你累積財富的工具而已嗎?他們的生活和快樂其實是取決於他們在工作上所受的待遇。」

他沒有立刻回應。三小時的晚餐對話即將結束,他這才對我說,「我明白了。我一直以為我工作是為了能夠行善。我們其實可以透過工作來行善。

我們能夠回饋給社會的最佳禮物和最偉大的善行,是成為真正有人味的領導者,我們要以莫大的尊重與關懷對待旗下的員工,而不是把他們看成是我們達到成功和財富的工具。換句話說,既然我們被賦予機會去領導並發揮影響力,我們必須把自己視為他們人生的導航者。我對教養子女的看法正是如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