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在線》KPI的績效主義如何侵蝕臺灣的大學教育?

2019-01-08 06:30

? 人氣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曾經在慕尼黑理工學院作過一場名為「技術的追問」的演講,他說:技術是一種解蔽的方式,它提供了人們達成某種目的的方法、手段或工具。但是他也預言:隨著現代技術的突飛猛進,未來將使得技術的此種解蔽方式,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成就,最終反而會變成了一種集體的促逼壓力而不自知。哲人言猶在耳,時間流轉不過六十餘載,環視當代科學技術之發展,早已驗證了海德格所言非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和科技部以龐大的經費挹注,再以KPI評鑑指標為考核基準,作為左右臺灣學術發展的主軸,它本該是輔助臺灣學術發展的重要推手,但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卻是隱含在一片榮景之下的危機。當KPI以其無比膨脹的高姿態凌駕於所有大學學術活動之上時,我們早已忘了KPI原本用以輔助教學與研究的初衷,也忽略了大學教育裡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學術發展理念,最後竟讓KPI成為操控臺灣所有大學教育的主人,並逐漸侵蝕著臺灣的學術根本而不自知。

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當原本用以輔助學術的KPI成為了阻礙臺灣大學教育的障礙時,我們是否應返回最原初的教育與學術本質,讓人類的每一種科技、藝術、人文、社會等偉大的活動,均得以其自身最原初的面貌,進入美學意象的無蔽境界,相互交融於大學教育的殿堂裡?

而KPI,就讓它在這樣的無蔽境界裡消散於無形吧!

*本文原刊《通識在線》,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