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永遠「錯不在我」的蔡英文!

2018-12-24 07: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選後迄今的一切「補救」不但無效反而被批評愈做愈錯。(AP)

蔡英文總統選後迄今的一切「補救」不但無效反而被批評愈做愈錯。(AP)

選後至今,蔡英文完全站上第一線,不只安排訪問六都巿長談市政,把行政院長職權搶奪,還推出「廻廊談話」連續劇,把部會小事親自決斷。如此「微觀管理」,儘管引來輿論「越做越錯」把總統職位越做越小」評語,她卻樂此不疲,因為她正要藉此表現「一切錯不在我」、「全部錯在他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堅不認錯的習性,源自她極度的「自我感覺良好」及「責任必推他人」。雖然面對外界對她指責,她不得不說「敗選責任應由我一肩扛起」,但她從未承認錯誤。如選後她推責「選民要求更嚴格」「社會大眾沒有跟上改革腳步」,做為民進黨敗選原因。當她不得不扛起責任後,她又歸責敗選是因「自己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導致(民進黨施政讓)社會更分裂」。

而她站上第一缐「領導」後,情形又如何呢?是她的「微觀管理」「責任必推他人」更變本加厲,而且由「躲在背後操控一切」變「站在明處指揮一切」(她原本就是「權力一把抓」、管到極小處任命及決策的人,所以由「瑣碎至極」到「事必躬親」的角色轉換,才能如此得心應手、未逢阻礙)。她宣示她未來「會做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指的就是這種「管家」型總統:把總統變「管家」!把國家大事變「事必躬親」家務小事!

她的第一件傑作就是去嘉義下鄉傾聽之旅,聽信基層「提高菸捐引起民怨」說辭,馬上親自打電話給台灣菸酒公司負責人,要他們研發平價菸,減輕菸民負擔,並公開抱怨連這種事都要她親自打電話。(她的抱怨就在表現菸捐民怨「錯不在我」,而她親自打電話則表現「部會小事我管定了」。)

總統蔡英文2日南下至嘉義座談會,談到涂醒哲以小票數差距連任失利,直言非常惋惜。(民進黨中央提供)
總統蔡英文選後南下至嘉義座談會,談到涂醒哲以小票數差距連任失利,直言非常惋惜,結果是她連菸捐都要管。(民進黨中央提供)

不只菸捐,她其他的「廻廊談話」及安排訪問六都市長,也無一不是「飛象過河」、越級指揮,全部在撇清「錯不在我」;也就是說服社會相信,錯誤都是民進黨及政府體制內其他人,與她無關!

可以說,為了撇清自己與「民進黨錯誤」的關聯,她這些時日使出渾身解數,「證明」自己無辜、加緊拍民眾馬屁、拍藍營馬屁、拍柯文哲馬屁。政府各部門權責的分際及民進黨長久以來的核心價值,她全部棄之不顧了!

可惜的是,她的撇清不只無效,而且讓有識之士看破手腳,尤其是觀察入微的媒體人。如她的廻廊談話,夏珍說「她忘了自己已辭卸民進黨主席,在總統府內大談民進黨黨務事適合嗎?她也忘了,民眾最關切的不是民進黨團結與否,而是這個全面執政的執政黨能提出什麼政策對人民有利?」單厚之說「裝睡的人叫不醒,她不承認自己有錯,自然就沒有可改之處。所以她下鄉傾聽了半天,最後居然親自打電話給台灣菸酒公司。」王錫璋說「她至今已有兩次迴廊談話,第一次內容局限在民進黨派系和鬥爭,仿佛她還在當民進黨主席,可是卻不想,國內的分裂是她造成的。第二次談的,更只是應歸交通部管的機車加裝ABS問題。」

而她的第三次廻廊談話,更形同否定促轉會功能,說「轉型正義工作不是總統說了算,也不是促轉會說了算,促轉會的工作是撘建討論平台,讓不同看法的人交換意見⋯⋯促進和解。」

20181222-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22日出席「監察院107年巡察行政院會議」。(顏麟宇攝)
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選後繼續「去蔣」,蔡英文則在廻廊談話表示這不是絖和促轉會說了算。(顏麟宇攝)

她的錯誤在於,她為了怕得罪擁蔣民眾,表現她和楊翠們「不是一伙」,居然聲稱轉型正義這種歷史性大改革,是靠交換意見解決的,全然無視數不清的著名改革宣言如何談論正義。如馬丁路德金恩就說:「壓迫者永不自動讓渡權利,正義必須由被壓迫者索取。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聽「等待」一詞,每一個黑人都耳熟能詳。但這個等待往往意味永不。我們必須體會昔日卓越法學家說過的話:遲遲不見公平,即是抹煞公平。」

蔡英文一例一休及年金改革會搞到灰頭土臉,原因之一正是改革要「與狐謀皮」、要不斷「交換意見」。而且她第三次廻廊談話還徹底曝露了她「順民」的本色,故意忽略促轉會成立目的是要「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公、還原歷史真相並依此促進社會和解、處理不當黨產」等。她為了個人「錯不在我」,竟然把促轉會降級為討論平台!

至於她訪問六都市長行程,不惜違反中央地方政府體制及搶奪行政院長職權,對柯文哲極盡阿諛巴結(競選黨主席的卓榮泰也適時放出「柯兩次選市長都受到民進黨幫忙」消息,證明蔡一直巴結柯文哲),仍然換來柯冷漠以對及砲打中央,更堪稱「拍馬屁拍到馬腳上」!不但自取其辱,還把總統尊嚴及職位做低做小了(中華民國也可能被她越做越小)!

以上這些言行最可悲之處,就在蔡為了貪圖連任,不但出賣黨、出賣同志、在民進黨敗選後即迫不急待找好總統競選辦公處、公開宣示「上半場我們打得不好,下半場我們一定打得很好」,而且處心積慮討好藍白營市長當選人,要對方相信改革民怨及選戰恩怨都「錯不在我」(最喜歡「老藍男」的我未來還會與你們密切配合)!

總統蔡英文13日下午2時將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會面,在北門郵局召開「蔡柯會」,全程對外開放。圖為蔡英文與柯文哲傳紙條互動。(簡必丞攝)
總統蔡英文13日下午2時將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會面,在北門郵局召開「蔡柯會」,全程對外開放。圖為蔡英文與柯文哲傳紙條互動。(簡必丞攝)

什麼是「錯不在我」?就是《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說的:「當我們終於被證明是錯的,我們會毫無顧忌的扭曲事實,以顯示自己是對的。」塔芙瑞斯的《錯不在我》一書也指出:「許多人都很難說出我錯了、我鑄下大錯;當感情、現實及道德要承擔的風險越高,人們就越難認錯。更有甚者,儘管他人指證歷歷,很多人不但不改變錯誤做法,反而為自己尋找更多理由。政客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其後果也往往很慘。」

美國前總統詹森是後果很慘的例子,塔芙瑞斯分析,他不但「說服自己沒錯的能力十分驚人,而且故做受害(無辜)者模樣。只有他可以利用的事才是事實,任何與之抵觸的都是謊言。」其結果,所有告誡他「越戰不會取勝」「不要兩邊作戰」的善意建言,他都充耳不聞,「他的自我辯護(自我感覺良好)也使他失去(原本勝券在握的)總統寶座,成為失敗總統!」

彼得杜拉克的《總統六條守則》做出相同分析。他的守則二認為詹森總統對外既要升高越戰,對內又要進行「偉大社會」計劃,結果這兩場戰爭美國都輸了!他的守則四則指出一個有效能的總統從不進行微觀管理(蔡英文恰巧只會「見小不見大」的微觀管理),「我們可以從詹森和卡特總統的行事風格看出,對一個總統來說,沒有比事必躬親更容易使他喪失信用了!」

一個永遠「錯不在我」的總統,一定是一個失敗總統。詹森放棄連任、知難而退,卡特競選連任大敗,都是著名例子。這些著例「殷鑑不遠」,民進黨難道要等2020蔡英文連仼慘敗、立委潰不成軍,才來「後悔莫及」嗎?這樣沒志氣沒勇氣挑戰失敗總統的黨,不怕被說是「不見棺材不流淚」嗎?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