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裕觀點:難民潮在遠方的想像─3歲的男孩和82歲的佛洛伊德

2015-09-08 06:30

? 人氣

佛洛伊德來倫敦後,曾再接受癌症開刀。但是他仍努力完成書寫中的《摩西與一神教(Moses and Monotheism)》,在1938年先以德文出版,隔年以英文出版。另外,他也整理了他一生努力的成果,《精神分析綱要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該書並未完成,後來在他死後才出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何以他日落西山了,仍全力要完成這本頗受爭議的《摩西與一神教》?是否預示了,後來我們常見的,因種族和宗教而引起的殺戮呢?一如目前,我們看見中東地區,以及這位三歲小男孩的故鄉,敘利亞所發生的殺戮故事。當然,引起戰爭的原因,一定會有很多外緣因素,如,氣候變遷、武器買賣、政治、經濟等複雜因素。

不過,我借著這三歲小男孩的死亡,希望除了同情外,讓他的死亡還有更多意義的思考。這是我先舉出佛洛伊德做為難民,幸運和不幸混合的例子,可以被想想看,尤其是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深度心理學,做為種種外緣因素的基礎,讓殺戮持續發生?也許不必然馬上有可解決問題的答案。

但是心理學如果被忽略,未能持續的思索和了解,是這三歲小孩死後很可惜的事。畢竟,這小男孩扒在沙灘上死亡的相片,讓大家注意存在已多年的難民問題,就是很心理學的反應,但是除了同情外,深度的心理如何被衝擊呢?

佛洛伊德(維基百科)與位在倫敦的博物館(Rup11/維基百科)
佛洛伊德(維基百科)與位在倫敦的博物館(Rup11/維基百科)

當年英國收容了難民佛洛伊德,讓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總部,從此落腳在倫敦。最近,英國保守黨對於難民的收容態度則被批叛。除了佛洛伊德當時的特殊身份外,還有其它政治經濟因素,至於在心理學上,影響著人們對於難民的複雜心情,一如看見那幾張小男孩的相片時,他死亡時殘留可愛的睡姿,讓大家的同情得以擴增。

但是這一兩年,有不少難民小孩的相片,卻因為死狀殘忍過於可憐,甚至可怕而令人畏懼了,反而讓大家難以正視,也就難以思考,甚至連同情心都難以表達出來。如果讓人難以注意,難以思考,難以表達同情心,那就讓邪惡持續,成為如哲學家漢娜.鄂蘭所說的平凡的邪惡。也如英國精神分析的克萊因學派,常在論述裡出現的,對於真正的惡,視而不見(turning a blind eye),因此並未出現如這次那般的廣大反應?

如果以後發生在東亞區域呢?

*作者為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北市聯醫「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督導,部落格和臉書是「文三七人在它稻和鷹的糾纏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