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專文:龍城飛將,萬古雲霄─這是我們的歷史

2015-08-25 06:30

? 人氣

淞滬戰役於 11 月初結束後,日軍長驅直入,一個月後就攻佔首都南京。隨著國民政府人員與物資西撤,華中第一大城武漢立刻成為雙方必爭之地。1938 年,中日雙方空軍在武漢先後三次激烈空戰。2 月 18 日的空戰中,空軍一舉擊落日機 12 架;當時武漢市民在地面仰觀雙方軍機纏鬥,空戰勝利當然大大的激勵了民心。但此次空戰也犧牲了五位傑出飛行員,包括李桂丹,呂基淳,巴清正,王怡,李鵬翔。至此,空軍「四大金剛」中的最後一位李桂丹(曾擊落敵機三架)也陣亡了。空戰後三日,漢口舉行盛大公祭,悼念這批空軍先烈。蔣委員長率國府要員出席,共產黨亦由周恩來率領代表參加,顯示舉國一致的哀悼與痛惜。4 月 29 日和5 月 31 日,日機再犯武漢,先後被擊落 21 架和 14 架,全國更為振奮。在這兩次空戰中,來華援助的蘇聯航空志願隊也成為接戰主力,並且創下輝煌戰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犧牲的空軍飛行員多數年紀很輕,但留下了許多令人動容的紀錄。218 空戰陣亡的巴清正,在 2 月 16 日給朋友的信中寫著:「人生不免一死,不過時間長短耳,我亦不免犧牲,亦只時間長短耳。…(余)自十六歲入軍校,至今日時將六載,朝朝暮暮,為的什麼?」;巴清正,生於 1916,歿於 1938,得年 22 歲。429 空戰中的陳懷民,是在自己飛機油箱起火後直接衝撞日機後犧牲的。他在前一晚的日記中寫下:「說不定那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 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陳懷民,生於 1916,歿於 1938,得年 22 歲。今天多數人大概很難理解,這批年輕人是懷著什麼樣的愛國心情,才能夠如此坦然的視死如歸?

抗戰開始後,空軍很快就面臨軍機嚴重不足,飛行員損失慘重的困境。空軍本僅擁有飛機 305 架,半年內就折損 291 架。幸好當時蘇聯援助我國 1200 架以上的各型飛機,並派遣志願隊員 3600 多人來華,其中飛行員超過 1000 名,後來有 220 多名飛行員陣亡於中國戰場。蘇聯航空志願隊前後在華作戰三年半,在德國入侵波蘭後部分隊員被調回國,直到日本與蘇聯在 1941 年 4 月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後才被全部撤回。

前蘇聯航空志願隊飛行員康士坦丁奧巴索夫(Constantin Opasov)之子尤金奧巴索夫(Evgeny Opasov)(左)及尼可萊馬特維夫(Nikolai Matveev)之孫安德烈馬特維夫(Andrey Matveev)媒體見面會-余志偉攝.jpg
前蘇聯航空志願隊飛行員康士坦丁奧巴索夫(Constantin Opasov)之子尤金奧巴索夫(Evgeny Opasov)(左)及尼可萊馬特維夫(Nikolai Matveev)之孫安德烈馬特維夫(Andrey Matveev)來台。(余志偉攝)

除此之外,海外華僑捐款在各地興辦航空學校,培養飛行員,並送他們回國參加抗戰;這些華僑飛行員也彌補了部分空軍戰力。出生於美國奧瑞岡州的陳瑞鈿,在波特蘭的「美洲華僑航空學校」學習後,回國加入空軍。陳瑞鈿驍勇善戰,曾擊落日機六架,自己本身也被擊落三次,都幸運生還,但最後一次被擊落時嚴重燒傷,此後才退出戰鬥。另一位在洛杉磯長大的黃新瑞,亦曾擊落日機六架,自己本身被擊落兩次,最後在成都空戰中力戰陣亡。今天多數人恐怕更難理解,這批生長在海外的年輕人是在什麼樣的召喚下,才會義無反顧的回國參戰,甚至最終付出了生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