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專文:龍城飛將,萬古雲霄─這是我們的歷史

2015-08-25 06:30

? 人氣

筧橋之役空戰圖。(中華民國空軍官網)

筧橋之役空戰圖。(中華民國空軍官網)

今年是抗戰勝利 70 週年,距離引發抗戰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則已 78 年。對多數人而言,抗戰是極為遙遠的過去,勉強記得的可能只是課本上的幾行記載,簡單而又零碎。許多人甚至已無法理解為什麼當年在華北的一場地方性衝突,竟然會引發中日兩國八年大戰,最終造成了數百萬軍人死傷,數千萬人民流離失所,以及難以計數的人民傷亡與財產損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 1931 年的 918 事變開始,日本逐步擴大在華的侵略範圍。其後六年間,日本步步進逼,先佔東三省,復陷熱河,再推動華北特殊化,企圖蠶食中國領土。日本的侵略,以及當時國民政府的一再隱忍,激起了民間強烈的反日情緒。當 1937 年 7 月 7 日雙方軍隊在盧溝橋發生衝突後,國民政府終於不再退讓(國內情勢也不允許再退讓)。事變發生後十天,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講話,強調面對日本侵略,這時已是「最後關頭」,呼籲全國團結抗戰,「犧牲到底,抗戰到底」。

對當時的中國,戰爭其實是不得已的選擇。當年中日國力懸殊,國民革命軍的裝備和訓練均遠遜於日軍,也沒有可以支援長期作戰的國防工業;換言之,如果要戰,就得準備犧牲,用犧牲來換取可能的勝利。的確,抗戰期間日軍每傷亡一人,國民革命軍平均得付出四至六人的代價;抗戰八年,就是軍人以血肉之軀填日軍火海所撐過的八年。這樣慘烈的歷史,沒有人能夠用短短一篇文章完整說明每一場戰役和其中大量的犧牲。任何對抗戰的回顧,勢必只能選擇性的描述某段過程,或某些特定事件;本篇就是對抗戰中一部份空軍故事的回顧。

抗戰開始一個月後,華北主要城市北平和天津均被日軍攻陷,國民革命軍於 8 月 13 日主動開闢淞滬戰場。八月 14 日在杭州,空軍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在隊友譚文的協助下,首開記錄擊落日機。14, 15 日兩天中,空軍在杭州上空先後擊落日機 2 架和 16 架,自己則有劉樹藩一員不幸陣亡;消息傳出,舉國民心士氣大振。當時參與空戰的還包括了許多後來極為知名的空戰英雄,如李桂丹,鄭少愚,樂以琴,柳哲生,毛瀛初等,其中樂以琴勇冠全軍,一人擊落四架日機。八月15, 16 日,日機再犯南京,三,四大隊升空接戰,共擊落日機 13 架。三大隊中有多位海外回國參戰的華僑空軍,如黃泮揚,陳瑞鈿,黃新瑞,劉熾徽,梁添成等人,其中黃泮揚在 815 當天擊落日機兩架。華僑空軍一戰成名。

前排右一鄭少愚,中教官高志航,後排中為槍機抗敵的樂以琴。(圖片來源:朱力揚,浙大出版社/《中國空軍抗戰記憶》)
前排右一鄭少愚,中教官高志航,後排中為槍機抗敵的樂以琴。(圖片來源:朱力揚,浙大出版社/《中國空軍抗戰記憶》)

當時空軍飛機購自各國,品質不一,全賴空軍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巧,與不要命的打法(常常在受傷或彈盡之際,駕機衝撞敵機),才創造了令人振奮的戰績,但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抗戰開始不過五個月,空軍「四大金剛」中已陣亡三位:高志航(曾擊落敵機三架),樂以琴(曾擊落敵機五架),劉粹剛(曾擊落敵機七架)。高志航身為教官,年紀稍長,殉國時不過 30 歲;樂以琴和劉粹剛犧牲時均僅 24 歲而已。其他先後犧牲的空軍還包括了沈從誨,秦家柱,譚文,黃居谷,劉熾徽等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