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馬英九新三不的意義,以新論述找回主動權

2018-11-11 06:50

? 人氣

馬習會三年了,原本這一場會面的歷史性可以更豐富,然而當時台灣政治氛圍讓馬英九錯失難得的機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馬習會三年了,原本這一場會面的歷史性可以更豐富,然而當時台灣政治氛圍讓馬英九錯失難得的機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日前馬英九在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馬習會三週年政策研討會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新三不主張有別於任內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舊三不,引發外界熱議,不免引起外界好奇為何在此時機提出新三不,除了積極展現兩岸使命感與責任心外,也預示選後的中國國民黨必須對兩岸關係有新的論述,以因應情勢變遷,為台灣找回主動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新三不的論述,不排斥統一,並不是追求統一;不支持台獨,也不是正面反對台獨,但馬英九能夠提出新三不,不光只是玩文字遊戲,也有積極的正面性,算是對兩岸未來和平發展有小進步小突破,特別對照今日蔡政府一面倒美傾政策下,算是拉回了一些,當然從今日來看三年前的馬習會其實有些可惜,當時除了九二共識外,並沒有進一步具體尋求兩岸共識的機會。毋庸贅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它的的法理基礎與正面價值,中華民國迄今仍是拒絕台獨的最佳屏障。如果兩岸現階段反台獨是共識,那麼九二共識就有它的價值,但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同屬一中必須牢牢把握住,以保留兩岸未來尋求統一談判的空間。

20181107-馬英九、吳敦義出席「馬習三週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政策研討會」開幕。(蔡親傑攝)
11月7日,馬英九為「馬習三週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政策研討會」開幕致詞。(資料照,蔡親傑攝)

馬英九新三不的挑戰在於仍是過於消極的表述,大陸當局容易將一中各表等同於獨台,獨台,與台獨在政治意涵上並無區別,只有在文化層面上稍有不同,大陸當局有學者主張獨台比台獨更具欺騙性。一再的拖只會讓大陸失去耐心及興趣。然而台灣有現實上的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當洪秀柱提出統一的步伐、方式,甚至時間,總是要談;兩岸不能同床異夢,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往深水區走,未來要統一!其實大陸當局的期待很清楚,不排斥統一,統一是選項,未來要統一則是目標,選項與目標差別很大,也無怪乎大陸當局對於馬英九提出的新三不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來回應,台灣的陸委會也沒有評論。

新三不論述是否會重蹈只經不政的覆轍,是國民黨的挑戰。如果2018國民黨的選舉結果不差,那麼兩岸更積極正面的論述不能不事先做好準備,其實十分簡單,回歸到李登輝前期中華民國憲法及國統綱領階段,再尋求兩岸進一步的對話空間,相信兩岸和平發展自然能夠得以確保。

新三不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馬英九從不統到不排斥統一,也算對兩岸關係的一項積極正面回應的訊號,對藍營及對國民黨都有啟發的正面意義。當台灣民意已經漸漸對大陸開始認識甚至對惠台措施開始正面看待時,國民黨不能落台灣民意後面,必須更積極更正面帶領民眾向前行。

20181107-馬英九、吳敦義出席「馬習三週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政策研討會」開幕。(蔡親傑攝)
新三不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馬英九從不統到不排斥統一,也算對兩岸關係的一項積極正面回應的訊號。(資料照,蔡親傑攝)

誠如馬英九所言,現在兩岸關係風雨飄搖,未來最好的方向就是向憲法去,跟憲法走。兩岸統一的時機與方式要兩岸都有共識,而現在愈來愈有必要談這個問題,因台灣與大陸情況一直在改變,因應方向不能一成不變。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的認識算是符合現實與時俱進的。

總之,兩岸談判最終要回歸當局與當局間的溝通,以雙方民意為依歸,國民黨當然無權替台灣人民決定未來,誠如馬英九所言九二共識概念不是國民黨的神主牌,是由海基會提出,對岸海協會通過,經大家很大支持與肯定才有。對於台灣民眾的智慧我們要相信,對於兩岸關鍵時刻的到來我們可以期待,但兩岸關係正面開展和平發展是不能打折扣的,如果兩岸關係不好,中美關係的心結也會存在,馬英九的新三不開始正視現實,積極尋求出路,具有正面的價值仍值得肯定。

馬習會三年了,馬習會在兩岸分治六十六年後,首次領導人層級的會面,原本這一場會面的歷史性可以更豐富,然而當時台灣政治氛圍讓馬英九錯失難得的機會,或許當時的馬英九與現在的馬英九心態不同,並沒有迫切感,甚至當時可能根本就沒有從戰略層面來考量,因此馬習會熱鬧有餘但不夠精彩,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何習馬會三年,大陸卻沒有辦理相關活動,期盼兩岸關係能夠撥雲見日再創高峰。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