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課綱調整是知識霸權再現

2015-07-30 05:20

? 人氣

東方從古典被帶到現代時,已經經過改造,呈現與以往不同的面貌了。即使個別研究者,可能短暫時間之內會消逝而去,但是東方主義卻可能出現世俗的連續傳統,他們的關係不會因為血緣,是因為共同的論述、實踐、圖書館,一組接受的概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薩伊德認為:「現代東方主義理論和實踐(今天的東方主義就是從它而來)的基本面向,不能理解成為突然進入有關東方的客觀知識,而應該當作是從過去遺留下來的一組結構,透過像語言學這樣的學科加以世俗化,重新安排,重新形塑,接下來並進一步被自然化、現代化和世俗化成基督教超自然主義的替代品,東方則以新文本和觀念的形式納進了這些結構。」

薩伊德以為特別重要的在於:這些人創造出一個研究領域,而且在其中形成了一個學者社群。社群成員之間在其專業的領域當中,對內有傳統與野心,對外則能夠招來通用之威望。

薩伊德在闡述東方主義時,將它定義為:「處理東方的共同機構,發表關於東方的陳述,將各種對東方的觀點權威化,描述東方,解決東方,治理東方;總之,東方主義就是西方對東方的統治、重構和擁有權威的方式。」

簡單的說,是西方用他所知的東方,來再現東方,只有東方主義者才能詮釋東方,而東方基本上是沒有能力自我詮釋的。然而,這也代表了西方是一個「主體」,而「東方」只是一個客體。

透過知識霸權者對知識的壟斷與再建構,似乎也是一種在政治上強勢且擁有權力者對政治弱勢者的全面性控制,觀察教育部微調課綱這個違反程序的過程中,特別是台灣歷史部份,可以發現,知識霸權者是以特定政治視角來讓歷史的定律轉變成即是政治力介入與詮釋歷史的定律。

這點對政府在台灣歷史書寫上逐漸正常化是相當諷刺的。過去教育部曾出版「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共六冊,目的不外就是要讓歷史教育能夠回到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認識真實的台灣歷史,當時的國立編譯館也表示,歷史讀本是為發掘過去比較忽略、迴避的課題。因此讓學生學習歷史、認識台灣時,藉由這套讀本能夠更貼近台灣歷史的真實性。

更重要的是,歷史事實如果能經由比較中性與完善的詮釋,其實是可以顯示出台灣歷史的多元性,而非只是充滿政治性的偏見而已。教育部過去的做法希望讓歷史呈現出真實性,讓學生可以學到真實的歷史事實。然而教育部如今卻自打嘴巴,因為政治的因素又重新回到只書寫充滿政治色彩的歷史。現在台灣史越來越走向真實化的今天,政府並不是不能指導台灣史怎麼寫,而是關鍵在於政府指導台灣的歷史怎麼寫並不能用特定政治意識形態來做評估,因為一旦確定這個原則,這類知識霸權的論述將對真正的知識造成傷害。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