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開徵碳費準備好了嗎?從亞洲鄰國碳定價政策反思台灣淨零轉型

2024-05-17 05:40

? 人氣

筆者表示,希望可以幫助各界排除爭議,共同完善台灣碳定價政策,一起實現淨零碳排的美好未來。(資料照,顏麟宇攝)

筆者表示,希望可以幫助各界排除爭議,共同完善台灣碳定價政策,一起實現淨零碳排的美好未來。(資料照,顏麟宇攝)

全球淨零碳排重大里程碑,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環境部目標是在2024年通過碳費徵收相關辦法,並於2025年開始徵收,以利未來接軌國際規範。可是現在碳費審議委員會因配套細節未定、尚無法進入實質費率討論,學界、產業界也呼籲制定碳稅取代碳費,各界紛紛質疑:台灣開徵碳費會不會太過倉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美經濟結構迥異於亞洲國家,台灣制定碳定價政策時,比較合宜的做法應該是參考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已實施碳定價政策的鄰國經驗,以確保台灣企業不會因為碳稅費課徵而失去國際競爭力。

日本碳稅、碳交易市場雙管齊下,減碳不忘保護國內經濟

日本政府早在2012年以減緩氣候變遷特別稅的名義,在全國針對生產端徵收石化能源碳稅,並將收入專款用於推廣再生能源、補貼中小企業節能設備,以及鼓勵企業投資高科技節能技術等。2012年實施的碳稅稅率非常輕,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僅289日圓(約台幣61元),直接減碳效果不大,但有宣示性鼓勵作用,也鋪陳長期減碳工作。

日本碳交易市場也發展很早,因此機制相當成熟。1997年產業團體「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起「自願性環保行動計畫」,與2005年環境省推動的「國內自願性碳交易制度」,在2008年由日本政府整合成「國內碳排放整合交易市場」,輔以日本獨有的J-Credit碳信用體系,推動全方位的自願性減碳。

東京都更早在2010年起實施東京碳交易制度(Tokyo Cap-and-Trade Scheme,TCTS),這是世上第一個強制性、以城市為範圍的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計畫。為日本未來實施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2020年菅義偉內閣作出政策宣示,開始加速碳定價政策。2022年升級前述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加強與國際碳權市場的連結,並於2023年國會通過《綠色轉型促進法案》(或習慣稱『GX促進法案』),對進口石化能源企業徵收更多燃料費、擴大發展碳交易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為避免碳定價政策衝擊民生經濟,除了早期只收取低廉的碳稅,在鋼鐵水泥業所需煤炭、農林漁業重油、沖繩發電用煤等項目都享有退稅或免稅的權利,家庭用煤、大眾運輸用油則是免稅至2018年。但私人載具用的汽油、柴油的能源稅卻課徵較重,這是因為日本實施碳稅的背景正逢福島核災,日本希望降低核能使用,也要鼓勵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所以對不同排放源採取不同課徵策略。

至於前面提及的J-Credit碳信用體系,是日本碳交易市場的特色。中小企業或醫療機構可參與節能減碳計畫,產生碳權賣給大企業;難以持續減排的大企業,支援中小企業或醫療機構節能技術或資金,或發展森林生質能,都可以獲得碳信用額度,用來達成自願性減碳目標或交易。這套系統讓日本不論大小機構都有誘因參與減碳工作,而且還支援了地方發展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