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將率團訪問北京 學者:「去風險化」戰略恐更難落實。

2024-04-12 16:15

? 人氣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將在週六(4月13日)啟程前往中國,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其中包含1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會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界預期,蕭爾茨將在訪華期間提及幾項重大議題,包含中國與歐洲貿易逆差及產能過剩、中國在俄烏戰爭中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日益緊張的台海局勢。

但專家分析,蕭爾茨此行安排大批德企高層隨行,被解讀是有意將對話焦點放在雙邊經貿,並可能增加與中國談論區域安全和分歧的困難度。

國際顧問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負責中國事務的資深顧問巴爾金(Noah Barkin)告訴DW,他預計蕭爾茨會把主力放在「雙邊能夠加以合作的領域」,包含如何透過經濟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但即使如此,仍不可能掩蓋的了雙邊分歧」。

此行凸顯「去風險化」難落實?

這將是蕭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上一次是在2022年11月。 「自那時起,很多事情發生了變化。」前歐洲議會政治顧問、台灣東華大學助理教授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說,短短不到兩年,德中關係的背景時局已大不相同。

去年,德國發布了該國首部「對華戰略」,目標是在關鍵領域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與歐盟近來呼籲的對中國「去風險化」的戰略方向一致。馮儒莎說,當時的戰略文件顯示德國願意致力於「重新平衡對華關係」,「因為它認識到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 因此,德國對中國的立場必須改變。」

這份文件在當時被視為德國對華政策「歐洲化」的行動之一。馮儒莎補充,這意味柏林在立場上逐漸向歐盟靠攏,「更願意大聲疾呼,要求中國在貿易方面履行自己的承諾、平衡貿易」。

然而,蕭爾茨目前將率領包含西門子、巴斯夫、福斯和梅賽德斯-賓士等德國產業巨頭的總裁一同出訪,或已暗示「去風險化」的對華戰略比預期中更難落實。

「問題是,蕭爾茨為什麼要選在現在去(中國)?」馮儒莎向DW表示,德國對華立場的措辭變化「似乎沒有在現實中體現」,這趟訪中之旅可被視作「德國正在探索如何履行其承諾的過程」。

蕭爾茨出訪前夕,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的報告顯示,中國仍是德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儘管德國努力向其他市場多元化發展,但「明顯的結構性『去風險』——即進口量持續大幅下降的趨勢——尚不明顯」,在各種產品和原材料方面,德國經濟仍然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歐中關係專家、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分析資深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告訴DW,蕭爾茨在與中國交涉時面臨諸多「束縛」,因為德國內部對如何處理德中貿易關係仍存在許多分歧,且這樣的分歧不僅存在於聯合政府內部,也存在於不同產業之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