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電影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2024-03-16 05:30

? 人氣

一種以「新奇化」與「搖滾化」形式混合地球村意識與台灣夢,涵富顛覆性、俗艷性與聳動性的「新台客」文化,超越了族群與本土悲情,建構了以新世代為主的更厚實的台灣認同意識,其中最能傳達「新台客」文化意涵的是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台語搖滾歌手伍佰的混血歌曲《台灣製造》以及黃俊雄融合西方搖滾與台灣俗艷土味、金光閃閃的布袋戲。這是台灣新生代「天然獨」形成的文化背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90年代後台灣在全球資訊世界與後現代虛無文化的衝擊與解構下,伴隨著兩岸日漸緊密的經貿、文化與觀光交流,在泛藍與泛綠的強力政治對抗動員下,泛台灣意識被割裂了,泛台灣意識架構下的遠距離中華民族主義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認同意識更是模糊紛亂。 

尤其這幾年在藍綠雙方高舉著「愛中華民國」與「愛台灣」的政治圖騰下,理性被情緒掩蓋,忽視了如何在護衛台灣共同生活價值的架構下,務實地面對兩岸關係,棄異或存異求同,團結凝建國家認同共識,以增加台灣與中國談判的籌碼,開展、建構兩岸和平關係。政黨惡鬥、媒體濫情、以網路為主的民粹主義氾濫,人民與政黨無法理性論辯政策,已造成社會對立,削弱了台灣因應中國統台的力量,讓台灣走不出困境,大步往前走。這是台灣目前最嚴重的問題。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