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戰火的生存之道:從垃圾清運到電子音樂,烏克蘭城市居民展現強大韌性

2024-01-01 19:10

? 人氣

2023年7月10日,阿麗娜(左)在基輔的醫院擁抱她的丈夫安德烈。安德烈是烏克蘭陸軍第47旅的偵察官,他在札波羅結與俄軍的戰鬥中受到重傷。(美聯社)

2023年7月10日,阿麗娜(左)在基輔的醫院擁抱她的丈夫安德烈。安德烈是烏克蘭陸軍第47旅的偵察官,他在札波羅結與俄軍的戰鬥中受到重傷。(美聯社)

2023年歲末,烏克蘭全國各地都拉響了空襲警報,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開打以來最猛烈的空襲行動。截至1月1日,烏克蘭戰爭已經長達676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元旦的新年致詞中表示,隨著對俄戰爭進入第二年頭,烏克蘭在克服嚴重困難方面變得更加強大。他說,戰爭教會了烏克蘭人如何抵禦俄羅斯的攻擊,並適應了諸如停電、工業運作和出口運輸受到威脅等種種困難。他對國民表示:「這一年的主要成果、主要成就是:烏克蘭變得更強大。烏克蘭人變得更強大了。」

在烏克蘭,每一個恢復正常生活的努力──從舉辦派對到清運垃圾──都是市民的抵抗,都代表人們拒絕屈服於莫斯科獨裁者的帝國幻想。《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通過對烏克蘭五座城市──利沃夫(Lviv)、基輔(Kyiv)、敖德薩(Odessa)、札波羅結(Zaporizhzhia)、哈爾基夫(Kharkiv)──居民的採訪,呈現了他們在俄羅斯侵略戰爭中的生活、抗爭和堅持。

利沃夫:庇護之城

烏克蘭西部大城利沃夫成為眾多流離失所者的避風港,特別是年輕且活躍的專業人士。在俄軍開始入侵時,人們紛紛湧向利沃夫,這座曾經傳統守成的城市因新居民的匯聚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青創家克諾特(Orest Knodt)就是其中之一。俄軍入侵初期,他身處烏克蘭東部邊境。與眾不同的是,他對俄軍集結並準備入侵烏克蘭的報告格外警覺。

2022年2月24日,當第一枚飛彈襲擊烏克蘭領土時,他已經在家門口準備好了4個背包:裡面裝著醫療用具、筆記型電腦和保暖衣物。在一小時內,克諾特,駕車南下回到他的故鄉伊久姆(Izium),這是一個他認為不太可能引起侵略者注意的森林小鎮。然而,他的預測錯誤。兩週後,當俄羅斯軍隊包圍伊久姆時,他僥倖逃脫,前往遠在西部的利沃夫。

利沃夫作家希揚(Halya Shyyan)表示,戰爭讓利沃夫變得更加開放。她說,在她的童年時代,當地居民對來自東部的人充滿懷疑。而現在,利沃夫的孩子正在與來自哈爾基夫、蘇梅(Sumy)、尼古拉耶夫(Mykolaiv)等東部城市的孩子一起上課學習,這是一種健康的發展。

克諾特在2022年4月抵達利沃夫時,因為流離失所而失去快樂。後來,他在電子音樂中找到了慰藉。「我覺得那些帶有深沉、困難、複雜特性的音樂,可以幫助你度過最黑暗的時光,」他說。「它並不要求你拍手歡樂。你只需與周圍的人一起做自己。」

2023年2月23日,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舉行「記憶之光」活動,悼念在烏克蘭戰爭中逝去的人們。(美聯社)
2023年2月23日,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舉行「記憶之光」活動,悼念在烏克蘭戰爭中逝去的人們。(美聯社)

於是,克諾特開始重建生活,並組織了一系列的電子音樂派對,提供人們一個共融的環境。他和朋友馬利諾夫斯卡(Karina Malinovska)在2022年秋季舉辦了第一場派對。之後,兩人分別主辦了其他活動,其中一個名為「Ptakha」(鳥),旨在歡迎所有人參與;另一個是「Darkred」,為一個以束縛為主題的同志活動。

並非每個利沃夫居民都對這些活動表示歡迎,曾有批評稱這類活動分散了人們對戰爭的關注。馬利諾夫斯卡表示這些批評很荒謬,因為Ptakha和Darkred的活動都是為了支持軍隊的集資。「生活不應該因此(戰爭)而停滯,因為它並不會停滯,」她說道。

最初Darkred派對較為保守,但隨著克諾特對觀眾市場變得更有信心,他開始嘗試各式各樣的特殊元素,包括禁羈(kinks)等表演。他說:「當地人起初感到震驚,但很快地,他們就開始詢問下一場是什麼時候。」

基輔:穹頂之下

普京(Vladimir Putin)原先計畫快速攻佔基輔,但烏克蘭首都成功抵抗俄羅斯的侵略。此後,基輔生活逐漸回復正常,經濟正在復甦,咖啡館擠滿了人,房租也上漲。所有這些都歸功於保衛基輔的第96防空飛彈旅,在亞雷門科(Serhiy Yaremenko)上校的指揮下,該部隊不斷地抵禦著俄羅斯的飛彈威脅。

亞雷門科表示,部隊讓居民感到安全,對此他非常自豪。然而,俄羅斯擁有大量飛彈,而第96防空飛彈旅擊落的大多數飛彈都是在低空飛行的,他依舊擔心這些飛彈燃燒後的巨大碎片有可能落在屋頂上。此外,偵測和攔截俄羅斯的彈道飛彈仍是相當具挑戰性的。面對一些居民對基輔上空的保護「穹頂」深具信心,因此根本不前往防空洞躲避空襲,亞雷門科無奈表示,這樣的行為「等於是在自欺欺人」。

在襲擊高峰期,亞雷門科的部隊會全天候工作:夜間攔截俄羅斯的飛彈,白天準備隔夜的防禦。面對保衛國家的責任,官兵們毫不猶豫地擱置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指揮官表示,戰場上的「黑暗日子」屢次降臨,他麾下有9名部下在執勤中陣亡,但更讓人痛心的是平民的傷亡。

「一旦聽說有平民因飛彈穿過防空網而在基輔失去生命,那真的讓人難受。你會不由地一次又一次回想,但你意識到你必須繼續前進。」儘管如此他指出,還有幸福的瞬間,每次成功攔截飛彈都是「一次勝利」,而每次收到來自公眾的感謝訊息也是「意義重大」。

2023年12月25日,基輔一帶的民眾慶祝聖誕節。(美聯社)
2023年12月25日,基輔一帶的民眾慶祝聖誕節。(美聯社)

在軍武技術較量中,烏克蘭人只能竭盡所能地保持領先。5月4日,亞雷門科指揮下,部隊成功攔截了一枚「匕首」(Kinzhal)彈道飛彈,這是俄羅斯研發的一種空射高超音速飛彈,普京曾自吹這種武器不可能被防空系統擊落。

亞雷門科從未想到,俄羅斯會在入侵的第一天發射150枚長程飛彈,但俄軍確實這樣做了。他也難以置信,普京犧牲俄羅斯年輕人,卻還能保持俄羅斯公民的支持。然而,俄羅斯的民意調查可靠的話,普京似乎已經做到了。亞雷門科表示:「與俄羅斯人尋求緩和與克制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必須做好應對任何情況的準備。」

敖德薩:失去港口的港口城市

南方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曾是烏克蘭重要的進出口城市,全國一半的進出口貨物,像是汽車、冰箱、穀物等,都會透過這座深水港流通,相當一部分的走私品也是如此。港口經理布魯斯科(Oleh Brusko)回憶道:「我們曾經歷過一個有趣的時期,你會在鳳梨罐頭中找到古柯鹼。」

但俄軍入侵後,2022年5月港口遭到飛彈摧毀,碼頭陷入經濟寒冬。布魯斯科說,他以前做二休二,每個月可賺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683元)。現在,他在陸地上擔任物流人員,負責將貨物裝載到火車上,輪班五天、一日工時12小時,只能賺不到一半。與許多曾在碼頭工作的人一樣,布魯斯科不得不投遞履歷,尋覓其他工作機會。

他回憶起船隻曾排隊等待進入敖德薩的碼頭,現在在地平線上能看到一艘船都算罕見。俄羅斯退出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後,烏克蘭為確保出口糧食的安全,單方面設立起一條「受保護」的航道,但並非每家船東都願意冒險使用。

 

布魯斯科表示他

2022年7月29日,自敖德薩海港準備啟航的Navi-Star運糧船。(美聯社)
2022年7月29日,自敖德薩海港準備啟航的Navi-Star運糧船。(美聯社)

從未如此悲觀,戰爭使一切陷入停滯:他原本計劃與妻子在埃及度過的結婚週年紀念日,他修繕花園的計畫,以及與俄羅斯的任何交流。像敖德薩的許多人一樣,他在俄羅斯也有親人,31年前他的兄弟赴俄羅斯遠東工作。兩人只在戰爭初期簡短地交談了幾句。

從前,布魯斯科或許會對普京所謂俄烏「兄弟國家」的描述揶揄幾句。但現在,俄烏雙邊的交流變得不可能了。「你不明白說『兄弟,我們必須停止彼此交談』是多麼困難。」

札波羅結:前線城市

60歲的安東尼娜(Antonina)是東南部城市札波羅結新到來的居民。2023年6月,烏克蘭軍隊成功奪回了她居住的村莊皮亞季哈特基(Piatykhatky),這是烏克蘭反攻中為數不多的勝仗之一。隨後,她和丈夫8月疏散到札波羅結,這是一座位於烏克蘭反攻前線的城市。

起初,她感到困惑。一群士兵出現在她的門前,開始用烏克蘭語說話。她想,難道俄羅斯占領者已經學會說烏克蘭語了嗎?然後她意識到自己重獲自由。「就像我全身的血液被電流擊中一樣。我問他們『你們真的是我們的人嗎?』」

2023年6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札波羅結前線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2023年6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札波羅結前線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俄羅斯人在村莊入口處埋了地雷,使安東尼娜夫婦幾乎與世界隔絕了一年半之久,沒有電力或訊號,只能依賴種植蔬菜維生。她發現很難適應城市生活。雖然在有電力的地方生活是好事,但她希望能盡快回去務農,她現在與丈夫以及其他18人同住在札波羅結教堂提供的庇護所。

她每天都會想起解救她的士兵,他們現在正在皮亞季哈特基附近戰鬥。她在撤離之前經常為他們煮羅宋湯、煮雞蛋和烤麵包。她形容他們是「可愛的小夥子」。她聽說其中一位已經結婚。她曾一度與他們保持聯繫,每隔幾天給他們打一通電話。後來她打的電話沒有人接起。「戰鬥非常激烈,」她猜測,「也許他們不得不留在防空洞裡。」

哈爾基夫:烏克蘭的堡壘

2022年2月24日凌晨4時30分,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基夫的清潔隊員波米拉伊科(Vladislav Pomilaiko)準備上工,突然天空中傳來類似煙火的爆炸聲。整個清潔隊面面相覷,意識到戰爭爆發了。

在戰爭初期,鄰近俄羅斯的哈爾基夫成為俄軍猛烈攻擊的主要目標。當居民到處躲避戰火時,烏克蘭軍隊在這裡與俄軍打響巷戰與奪還戰,而清潔隊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執行他們的工作。「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波米拉伊科說,「垃圾還是需要收。」

在這段時期,哈爾基夫的清潔隊體現了烏克蘭的防衛精神,他們的努力象徵著城市繼續正常運作的意志。穿戴防彈背心和頭盔,他們在宵禁時間之間迅速清理垃圾。他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俄羅斯的砲手會在早、中、晚餐時間休息,因此清潔隊就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工作。

在這座城市經歷狂轟猛炸的過程中,有許多千鈞一髮的時刻。整座城市30%的公有立式垃圾箱受損,如果砲彈落得太近,他們就得利用街角掩護繼續工作。39歲的清潔車司機克盧伊(Ivan Kluii)表示,有一次俄羅斯集束彈藥落在市區,清潔車隊正在工作,他駕駛自己的車逃脫了,但第二輛和第三輛被彈片擊中。「儘管當下極度恐慌,但10分鐘後,我們又回去工作了。」

2023年11月30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哈爾基夫前線聽取陸軍司令報告戰況。(美聯社)
2023年11月30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哈爾基夫前線聽取陸軍司令報告戰況。(美聯社)

烏克蘭士兵最初對於垃圾清理的必要性感到懷疑。他們會對清潔人員大喊,叫他們躲到防空洞中,並要求他們仔細檢查垃圾車輛。他們不知何故地懷疑可能會有俄羅斯侵略者躲在垃圾車的壓縮機中。一名司機的升降垃圾箱裝置被誤認為火箭發射器,幾乎引發悲劇。但最終士兵們讓步了,意識到他們自己的垃圾也需要清理。

當地人從他們大膽的清潔隊員身上汲取了更多勇氣。他們在早晨的垃圾清運時間出來迎接勤勞的清潔人員。「我們得到了茶和咖啡,他們甚至還為我們製作了TikTok影片,」克盧伊表示。

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一名清潔人員辭職。有些人甚至自願加入「清運戰鬥」。在烏克蘭軍隊浴血奮戰的情況下,哈爾基夫成為俄軍攻城失敗的一例。而哈爾基夫現在也正在重建日常生活。160萬人的戰前人口中,除了30萬人外,都已返回。

2022年9月底,在哈爾基夫一帶作戰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2022年9月底,在哈爾基夫一帶作戰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