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瞭解中國如何管理人民幣匯率的簡要指南

2024-01-01 10:00

? 人氣

中國央行有很多工具

中國央行今年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支撐人民幣匯率,包括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加大銀行購買美元的難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央行最受關注的政策工具之一是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從6月下旬到11月,中間價對應的人民幣匯率一直強於市場預期。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大中華區首席匯率與利率策略師王菊說,這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中國央行不願意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跌至新低。

今年人民幣匯率最弱的時候是在9月份,當時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約為人民幣7.36元。

中國央行使用所謂的可自由裁量的「逆周期因子」,即在央行認為的合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這個數字,以抵禦市場的大幅波動。中國央行對今年是否使用了逆周期因子保持沉默,但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長時間強於預期後,許多策略師認為中國央行已經使用了逆周期因子。

中國主管部門在離岸市場的行為方式沒有那麼正式。據分析師稱,政府和國有企業在香港發行可吸收流動性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有時國有銀行也會涉足該市場,以減少離岸人民幣的供應,從而支持其匯率。

但中國央行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央行提升本幣匯率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升息,因為更高的利率會導致對該國資產的需求增加,進而提升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但中國央行今年為扶持低迷的經濟採取了降息舉措。

這加劇了美國利率歷史性上漲的影響。目前,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率遠高於中國政府債券,這是今年人民幣兌美元表現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這種壓力正在緩解。今年11月,外國投資者再次買入人民幣計價債券,部分原因是預期美國利率會降低。

經濟學家們越來越覺得,聯準會的升息行動已經結束,最近美元兌多種貨幣的匯率因此而走低。野村(Nomura)外匯策略全球主管Craig Chan說,這幫助增強了中國央行的信心,中國央行正允許市場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人民幣。其中包括設定更接近市場預期的每日中間價。

不過,Chan表示,中國央行採取更加放手的做法可能只會導致人民幣更趨疲軟。

中國對人民幣有雄心勃勃的規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約90%的外匯交易都涉及美元。這使得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巨大優勢,有時被指享有美元帶來的「過度特權」。中國已採取措施削弱美國的這一優勢,試圖在全球推廣人民幣的使用。

外資銀行已經接受離岸人民幣存款,它們的客戶可以用這些人民幣存款在中國大陸以外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直在拉攏中東各國政府,推動中東國家接受用人民幣支付石油採購。俄羅斯的部分石油船貨已經接受人民幣付款。

Swift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按價值計算,人民幣是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這是自2022年1月以來首次取代了日圓的地位。中國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率約為4.6%,這是多年來持續上升的結果,也是Swift自2010年開始編制數據以來人民幣佔有的最大份額。

但美元地位距離受到威脅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今年11月份,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率約為47%。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