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瞭解中國如何管理人民幣匯率的簡要指南

2024-01-01 10:00

? 人氣

2023年12月31日,北京民眾正在歡呼新年倒數。(美聯社)

2023年12月31日,北京民眾正在歡呼新年倒數。(美聯社)

中國的人民幣策略既關乎本國的宏圖壯志能否實現,也反映出對美元走強的擔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迄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超過3%,在11月份美元對全球大多數貨幣匯率下滑之前,人民幣兌美元跌幅甚至更大。9月份,人民幣兌美元接近16年低點。 美元目前報人民幣7.15元左右。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對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來說,本幣走軟應該是好消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2年中國出口了約3.7兆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人民幣走軟能使中國產品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更加便宜,這應該會刺激需求。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人民幣匯率不僅對經濟很重要,在政治上也意義重大。美國2019年曾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導致美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貿易戰升級。多年來,中國一直雄心勃勃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對美元主導地位構成長期挑戰。

在國內外許多人看來,人民幣匯率也能反映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而目前中國經濟正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製造業放緩以及消費者不願大舉支出的拖累。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紛紛撤出中國股市,同時國內的小投資者也緊張不安。

加皇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亞洲外匯策略部主管Alvin Tan說:「中國央行擔心的是,人民幣匯率疲軟將加劇外國投資者和國內投資者的負面情緒。」

這一切都意味著,人民幣明年幾乎肯定會繼續成為焦點。以下是了解中國如何管理人民幣匯率的指南。

人民幣其實包含兩種匯率

中國政府實行的是一種創新的匯率體系,將在岸人民幣和更自由交易的離岸人民幣結合在一起使用。

中國央行允許在岸人民幣匯率在一定範圍內由市場決定。中國央行下屬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天上午都會公布人民幣兌其他多種貨幣的參考匯率,不過這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當天人民幣可圍繞中國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下波動,波動幅度不超過中間價的2%。離岸人民幣的交易則不受限制。

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之間的差距就可以反映出市場對中國經濟及其資產價值的看法與官方看法的偏差有多大。今年10月份,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以及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離岸人民幣和在岸人民幣之間的匯率差距跳升。

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外匯策略師Sim Moh Siong說:「雖然人民幣已企穩,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之間的差異本身就表明市場仍未真正振作起來,對人民幣乃至中國經濟都不太確定。」

中國央行有很多工具

中國央行今年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支撐人民幣匯率,包括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加大銀行購買美元的難度。

中國央行最受關注的政策工具之一是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從6月下旬到11月,中間價對應的人民幣匯率一直強於市場預期。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大中華區首席匯率與利率策略師王菊說,這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中國央行不願意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跌至新低。

今年人民幣匯率最弱的時候是在9月份,當時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約為人民幣7.36元。

中國央行使用所謂的可自由裁量的「逆周期因子」,即在央行認為的合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這個數字,以抵禦市場的大幅波動。中國央行對今年是否使用了逆周期因子保持沉默,但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長時間強於預期後,許多策略師認為中國央行已經使用了逆周期因子。

中國主管部門在離岸市場的行為方式沒有那麼正式。據分析師稱,政府和國有企業在香港發行可吸收流動性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有時國有銀行也會涉足該市場,以減少離岸人民幣的供應,從而支持其匯率。

但中國央行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央行提升本幣匯率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升息,因為更高的利率會導致對該國資產的需求增加,進而提升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但中國央行今年為扶持低迷的經濟採取了降息舉措。

這加劇了美國利率歷史性上漲的影響。目前,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率遠高於中國政府債券,這是今年人民幣兌美元表現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這種壓力正在緩解。今年11月,外國投資者再次買入人民幣計價債券,部分原因是預期美國利率會降低。

經濟學家們越來越覺得,聯準會的升息行動已經結束,最近美元兌多種貨幣的匯率因此而走低。野村(Nomura)外匯策略全球主管Craig Chan說,這幫助增強了中國央行的信心,中國央行正允許市場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人民幣。其中包括設定更接近市場預期的每日中間價。

不過,Chan表示,中國央行採取更加放手的做法可能只會導致人民幣更趨疲軟。

中國對人民幣有雄心勃勃的規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約90%的外匯交易都涉及美元。這使得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巨大優勢,有時被指享有美元帶來的「過度特權」。中國已採取措施削弱美國的這一優勢,試圖在全球推廣人民幣的使用。

外資銀行已經接受離岸人民幣存款,它們的客戶可以用這些人民幣存款在中國大陸以外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直在拉攏中東各國政府,推動中東國家接受用人民幣支付石油採購。俄羅斯的部分石油船貨已經接受人民幣付款。

Swift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按價值計算,人民幣是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這是自2022年1月以來首次取代了日圓的地位。中國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率約為4.6%,這是多年來持續上升的結果,也是Swift自2010年開始編制數據以來人民幣佔有的最大份額。

但美元地位距離受到威脅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今年11月份,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率約為47%。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