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台大校長案拿蔡明興當「臺階」下,這樣好嗎?

2018-09-15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管中閔在1月5日當選台大校長後,立即請辭台哥大獨董職位,蔡明興也於8月底辭去台哥大副董事長,只擔任富邦金董事長。因此現在管、蔡兩人毫無利害關係。(陳明仁攝)

作者表示,管中閔在1月5日當選台大校長後,立即請辭台哥大獨董職位,蔡明興也於8月底辭去台哥大副董事長,只擔任富邦金董事長。因此現在管、蔡兩人毫無利害關係。(陳明仁攝)

教育部長葉俊榮終於拍板台大校長案「退回重選」,包含管中閔在內的5位原第二輪候選人,都具有「參賽」資格。但是設下先決條件:遴委會重開會時,必須先行決議遴委蔡明興應迴避或解除職務,才進行後續程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管中閔在1月5日當選台大校長後,立即請辭台哥大獨董職位,蔡明興也於8月底辭去台哥大副董事長,只擔任富邦金董事長。因此現在管、蔡兩人毫無利害關係,台大校長若重啟遴選根本沒有利益迴避問題。

20180822-台灣幸福國家連線22日召開「如管中閔上台,那葉俊榮下台、黨主席下台」記者會。(顏麟宇攝)
台灣幸福國家連線於上月召開「如管中閔上台,那葉俊榮下台、黨主席下台」記者會。(顏麟宇攝)

所謂「應迴避或解除(遴委)職務」,只是把蔡當替罪羔羊,用來安撫反管、卡管人士。台大案未來各方角力和後續發展值得觀察,不過為解決爭議把企業界遴選委員當「台階」下、羞辱一番,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蔡明興無端捲入台大案紛爭有苦難言。為了一個大學校長,學閥們進行精細的幕後運作,赤裸的權、利之爭,激進意識形態的政治力也從旁推波助瀾。讓這位企業家看到,原來學界比商界更加兇險、黑暗,希望最好早點從這個漩渦中脫身。

據《今周刊》報道,就在前幾天,美國賓州大學校長、副校長,以及賓大華頓商學院副院長等一行人來台,參加該校台灣校友會的聯誼活動。華頓商學院副院長Sam Lundquist,特別抽出一天時間,接受富邦集團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夫妻設宴款待,顯見對蔡家的禮遇和重視。華頓商學院是僅次哈佛的商學院,美國總統也是校友。據說,富邦蔡家,是台灣企業界對該學院的重要捐助者之一。

極為諷刺和反差的是,當美國名校不遠萬里,重商、友商地來台灣與企業家贊助者聯絡感情,為學校募集更多捐獻經費時,台灣教育部卻對同樣一對象粗暴以待。而管案爆發以來,一些反管學者的舉措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毫無邏輯和底線可言。

管中閔「意外」當選之後,這些學者拋磚引玉、煽風點火,以民粹式地調侃、影射、霸凌蔡明興及其企業。高級知識分子(不少是國際名校畢業)在意識形態自我綁架之下,其言行反而應驗了那句老話:「讀書越多越愚蠢」。因為他們及其支持者的抗議口號竟是「反對高教中資化」、「台灣大學不是台哥大學」。富邦集團實在是遭受無妄之災。

20180913-陽明大學與台灣大學的校長遴選案,教育部長葉俊榮赴監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接受監委的「質問」,二小時後,步出監院。(陳明仁攝)
陽明大學與台灣大學的校長遴選案,教育部長葉俊榮赴監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接受監委的「質問」,二小時後,步出監院。(陳明仁攝)

一、蔡明興沒有違背任何台大校長遴選規章制度行事;二、就算他投票支持管,反而失去一位官、學經驗的獨董,台哥大其實損失方;三、富邦集團業務領域金融和電信與台大毫無交集的利益,管當校長不能給富邦帶來任何好處;四、學界眼中台大校長位子能帶來「天大的權、利」,但以富邦集團每年的高額獲利(2017達到537億),根本不會把這些放在眼裡。

法治是民主、自由社會的基石,管中閔當選過程中,沒有任何明顯違法事證。不過反管、拔管人士,卻以最高學府校長遴選要以「最高道德標準」要求。這樣講根本是因人設事,請問這個「最高」到底應該多高?是否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標準」?還有,如果管若是墨綠,沒當過藍營政務官,不經常搞「抗日」研討活動(顯露出中國情結),難道後續的爭議還會發生嗎?

同樣,也不要以「最高道德標準」來為難、強求蔡明興在管案中的角色。作為自由經濟社會,企業家和資本逐利而為之,這是他們「最高的本分」。企業家就是要在合法之下,追求最大的利潤。給股東(股民)最大投資報酬,向政府納稅;照顧好員工,合理分享企業成長和獲利(根據業績富邦金年終獎金有時高達10個月);心有餘力時多做社會公益。這幾點富邦集團都做到了,算的上台灣最優秀良心企業之一。不需要為了一個台大案,污名化和抹殺它對整個社會的貢獻。

台灣大學平均教育經費,不僅是亞洲四小龍最低。台大的年財政費用,甚至只有大陸北京清華大學的六分之一。以政府現在的財政制度很難增加,向企業募款是比較可行的開源之道。既不需要因此向企業獻媚、拍馬,也不更應該隨意鼓動民粹搞民、商對立,而是給予適當社會榮譽和尊榮感,鼓勵企業捐助。

綠政府執政,有心鼓勵企業再投資台灣,號召台商鮭魚返鄉,追求經濟成長,打破悶經濟和底薪(或直接要求企業多加薪)。除了為企業界解決「五缺」之外,也應該適時糾正、導引社會中,因全球化貧富差距加大所造成的反商仇富情緒,讓企業界能夠安心、開心永續經營。另外,像這次教育部為解決台大案,拿企業家遴委當替罪羔羊的事,下次絕不應該再犯。

*作者為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