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不開中國、未談香港、候選人「網紅化」...... 外國媒體看台灣大選

2023-12-16 13:00

? 人氣

他說,近年越來越多港人移民台灣或到台灣讀書,他們關心下任總統是否會放寬港人移居台灣的措施,以利台灣吸納人才,或者會因國安理由而緊縮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上次大選前適逢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總統候選人都對香港情勢表態,那次選舉在香港也成為熱門話題,到台灣觀選的香港人數更是破紀錄。

黎姓記者說,2020年很多香港人「投射自己的情緒」到台灣大選,這次港人對台灣選舉的關注度降低,原因之一是香港自由派媒體近年都已被迫關閉,保守派媒體對報導台灣大選有所顧慮,此外,這次3組候選人「也都沒有提香港議題」。

不見實質政策討論 候選人「網紅化」

選戰戰鼓響,各黨緊鑼密鼓拋出牛肉,從國防到育嬰無一不包。但許多外媒觀察到,民眾關心低薪、高房價及高通膨等議題,候選人卻缺乏實質的政策討論。

丹麥大報百林日報(Berlingske)亞洲記者蕭伯赫(Alexander Sjöberg)認為,兩岸議題受矚目程度已造成排擠效應,使整體社會難以就社福、稅收乃至政治政策革新等重要議題進行嚴肅辯論,「這是台灣這次選舉的主要問題」。

為網路版德國日報(die tageszeitung)、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供稿的紀者裴櫟鷗(Leonardo Pape)也說,候選人提出的政策有列些目標,卻缺乏內容。他好奇,候選人為何從不談稅收財源。政府必須對稅收制度有清晰概念,才知道哪裡有錢可用於社福政策。

裴櫟鷗說,德國每個政黨選前都會提政綱,內容非常清楚,民眾甚至能比較新、舊政綱差別,告訴政黨「嘿,這份政綱才不是新的」。在台灣,候選人提政策的方式似乎比較「即興隨意」,「今天談這議題感覺好像不錯,來提個政見」。

供稿給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Le Monde diplomatique)、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的法國記者何羅拉(Alice Hérait)也有類似看法。她說,選⺠最終選擇的是他們是否要與中國發展較親近的關係。

何羅拉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台灣選民更嚴肅看待台海衝突的可能,擔心如何避免戰爭、戰爭時怎麼辦。選民著眼候選人的中國路線,很多兩岸之外的議題被擱置,例如死刑存廢幾乎沒有辯論過,「台灣就是這點既惱人、又令人著迷」。

總統候選人少談政策,也選擇性接受訪問。鄒宗翰形容為候選人「網紅化」,挑選特定媒體或網路節目受訪,例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讓專訪成為向台灣盟友喊話、找加分的平台,較不願花時間上德國之聲等公共媒體討論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