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竹市交通要暢通 優先推動先導電動公車

2023-11-18 05:30

? 人氣

231116-新竹都市化建設呈現擴張的趨勢,但新竹交通問題也隨都市發展日益嚴重。(照片取自新竹市政府官網)

231116-新竹都市化建設呈現擴張的趨勢,但新竹交通問題也隨都市發展日益嚴重。(照片取自新竹市政府官網)

在過去三、四十年中,新竹市的都市化建設呈現蔓延擴張的趨勢,從市中心向外圍鄉村延伸,核心商圈漸向東移,交大與清大相繼設校,再到「臺灣矽谷」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奠定了新竹市成為科技城市的龍頭地位。2006 年,高鐵新竹站開始運營,隨之台鐵六家線啟用共構,鄰近高鐵之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也落成,竹北市發展成為新竹的衛星城市,也隨之崛起。如今,新竹雙城儼然有臺灣的第七都之姿,高科技創新產業集結於此,科學園區周邊的生活圈迅速發展,然而,這也導致了新竹交通問題隨都市發展及園區擴張日益嚴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竹市展現著一座新舊交融的城區型態。這座三百年歷史的老城越過舊城區的城牆外,就是全球知名的高科技產業聚落。在歷經歲月的沉澱中,新竹這座古城持續不斷創新成長。然而,對於一座現代宜居城市而言,健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環境至關重要。交通壅塞問題成為新竹的另類特色,從市區到園區上班常常困於車陣之中,四周瀰漫著汽車的喇叭聲和引擎轟鳴聲,這樣的交通困境使得舊城區彷彿成了一個難以進出的城市黑洞。儘管這裡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和懷舊的歷史街廓,卻難以輕鬆抵達和離開。

231116-新竹、交通改善。
新竹市府推動「縣市先導公車計畫」,將整合182路公車及園區巡迴巴士,改善交通。(照片取自新竹市政府官網)

目前,我和先生分別在竹北生醫園區和新竹科學園區工作,而女兒在陽明交大就讀。我們的日常上下班、上課模式都是各自行動。我和先生各自開車通勤,而女兒則搭乘2路公車從市區到學校。這類運用私人載具通勤方式,在新竹雙薪家庭的園區工作者是相當普遍的通勤模式。主要原因是大眾交通運輸政策未能跟上新竹科技城的快速發展,進而造成新竹交通狀況日益緊迫。這樣的情況促使許多人選擇使用私人車輛,以便更有效率地應對工作和學業的要求。期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交通選擇和改善計畫,使新竹的居民和工作者能夠更方便、環保地進行日常通勤。

身為資深的新竹市民,我長期以來一直期盼地方政府能夠積極推動交通改善,尤其期待理工背景的高虹安市長,能夠以客觀理性的角度,對新竹的交通問題進行全面性的總盤點及深入分析,循序漸進治癒新竹多年來的交通沉痾。近來我從新聞得知,新竹市府推動一項極具影響的有感交通新政策,即「縣市先導公車計畫」。這項計畫整合182路公車及園區巡迴巴士,主要串聯了新竹車站、清華大學、工研院、陽明交大、科學園區、高鐵新竹站以及竹北生醫園區等重要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新竹市首條全電動公車大眾運輸服務,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營運,相信將對改善新竹的交通問題帶來實質性的進展,並且是一項兼具環保與便捷的大眾運輸服務政策。

縣市先導公車不僅是全市首條全電動公車路線,也是第一條市區直達科學園區的公車路線。這條路線的班距將由原本的40分鐘縮短為20分鐘,串聯著火車站、學校、科學園區以及高鐵站。對於我們一家三口,居住在新竹舊城區,通往科學園區和學校的交通通勤需求全部在此列。而且未來這條公車路線也將納入桃竹竹苗通勤定期票適用範圍,不僅能夠降低通勤成本,同時亦能大幅提升乘車的便利性。這項政策對於新竹市區居民來說,無疑是一項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231116-新竹、交通改善、月票。
今年10月,「桃竹竹苗TPASS通勤定期票方案」也正式上路,提供市民更方便的通勤選擇。(照片取自新竹市政府官網)

改善新竹長期存在的交通問題絕非一蹴可幾。經過近一年的觀察,我能感受到由高虹安市長領導的市府團隊相當有章法運作,循序漸進地改善市區及園區交通。市長親自主持定期召開交通改善會議,推動相當多有感政策,其中包括西大路地下道等路段改善,並完成高峰路拓寬工程,有效紓解園區的車潮,有效提升市區通往園區的行車效率和用路環境。今年10月,「桃竹竹苗TPASS通勤定期票方案」也正式上路。為提供市民更方便的通勤選擇,這次推動的「縣市先導公車計畫」,更是打造新竹市的首條全電動公車路線,真心期待這項新政策明年能順利實現。感謝新竹市府致力於「許一個綠色交通暢行的新竹」,期望高市長能夠繼續勇於面對問題,積極解決挑戰,打通新竹交通的任督二脈,造福市民。

*作者為生醫科技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