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觀點:哈馬斯與以色列戰火,如何影響中東和全球大國的行為?

2023-10-13 07:00

? 人氣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發射了數千枚火箭,並派槍手衝入以色列境內殺傷和掠走數百名軍人和平民,目前已造成以巴雙方數千人的受傷與死亡(資料照,美聯社)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發射了數千枚火箭,並派槍手衝入以色列境內殺傷和掠走數百名軍人和平民,目前已造成以巴雙方數千人的受傷與死亡(資料照,美聯社)

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發射了數千枚火箭,並派槍手衝入以色列境內殺傷和掠走數百名軍人和平民,製造了 被稱為「以色列的9/11事件」。 戰事已造成以巴雙方數千人的受傷與死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Netanyahu)宣布進入戰爭將態,以色列軍隊並對加薩地帶數百個目標進行了打擊。特拉維夫(Tel Aviv)也動員了三十萬人的預備軍人,準備派遣軍隊大舉進入加薩地區圍剿哈馬斯恐怖分子。 以色列政府也宣稱,將徹底消滅哈馬斯武裝力量,並結束該組織在加薩走廊的統治地位。 以色列反對派已同意與內塔尼亞胡一起組成緊急政府,以全力應對危機。

哈馬斯與以色列重燃戰火的背景因素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理由之一是,報復以色列「褻瀆阿克薩清真寺,多年來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的暴行」,以及以色列軍隊持續圍攻加薩給巴勒斯坦人帶來的災難等等。

整體來講,以巴戰火重燃的原因是多方面和錯綜複雜的:首先,以色列內政危機可能是哈馬斯發動攻擊的動機之一。在以色列持續數月之久、數十萬人參與的大規模抗議司法改革的示威,為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信譽與執行帶來嚴重挑戰。哈馬斯有可能試圖利用以色列內政危機使政府難以全神貫注防範來自外部安全威脅這一弱點而計劃和發動了此次突襲。

其次,內塔尼亞胡政府對哈馬斯攻擊意願與能力的誤判,以及以色列情報工作的嚴重失誤(如對已經獲得的情報重視不夠甚或置之不理),從而造成哈馬斯的攻擊成為可能。 據報道,就在襲擊發生前的兩週,以色列情報機構還認為,哈馬斯「對全面衝突不感興趣」,因為這將讓巴勒斯坦人付出不願承受的代價。

再其次,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以及其支持者伊朗、敘利亞等)對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媾和感到危機,試圖透過攻擊來破壞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如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訂亞伯拉罕協議,以及 美國試圖促成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等)關係改善的進度。 哈馬斯即表示,這次攻擊行動的一個目的是,要讓阿拉伯國家明白,接受以色列的安全要求不能帶來和平,只有以色列結束佔領地區才會有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哈馬斯希望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展現其不可或缺性,即:中東勢力的整合或重組不能沒有巴勒斯坦。

另外,美國在中東事務中力量與作用的減弱,伊朗影響力的提升,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媾和等等,這些地緣政治力量的轉換助長了哈馬斯對自身能力和以色列反擊力度的誤判。

此外,還有一種陰謀論傳言指,內塔尼亞胡為挽救以色列內政和他自己所面臨的危機(如為免於他在腐敗案件中受到起訴),「蓄意」忽視哈馬斯早在準備攻擊以色列的情報,「容忍」攻擊的發生,以讓全民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並轉移反對派和民眾的視線。 另外,還有更極端的分析指稱,以色列不惜讓哈馬斯襲擊成功和犧牲猶太軍民性命來換取「9/11事件」的效應,從而獲得廣泛支持以消滅哈馬斯並全面控制加沙地區的戰略目標。

當然,導致這次巴以軍事衝突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自以色列1948年建國以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因為地域劃分、資源和權力分配不均而造成的衝突長期無法得到實質性的解決,以及雙方在 認知與行動上的截然不同與不可調和不僅沒有緩解,反而不斷惡化與升級。 這項因歷史原因造成的生死恩怨,以及各方極端勢力對仇恨與對抗的不斷助推,才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以及與阿拉伯世界衝突幾乎無解的根源。

2023年10月9日,哈瑪斯為報復以色列空襲,再度發射火箭彈轟炸。(AP)
2023年10月9日,哈瑪斯為報復以色列空襲,再度發射火箭彈轟炸。(AP)

哈馬斯之所以將攻擊選在這個時間點,也與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50週年,以及1967年「六日戰爭」後巴勒斯坦被佔領56週年不無關聯。

中東各方與全球大國的態度與行動

巴以此次戰爭也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國在中東事務與地緣政治上的策略與進退。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將全力支持以色列自衛。 美國也正在向地中海東部臨近以色列海域派遣一艘航空母艦。 美國由於與以色列傳統的盟友關係自然會盡力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如在武器彈藥、資訊分享等方面提供支持,並不排除在戰火擴大情況下直接參與其中。 如果戰事擴大到與支持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阿拉伯國家如黎巴嫩、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的衝突,那麼美國則必然將部分精力從烏克蘭戰場上轉移過來,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俄烏戰局的 走向及其前景。 在巴以這場戰爭中,美國及其盟友究竟會參與到什麼樣的程度,取決於以色列自身的戰鬥力有多大和美國能抽出多少資源來應對。

由於美國的注意力從中東轉向了全球其他優先事項如應對中國的崛起,華盛頓已不再熱衷於捲入中東的衝突。 這也是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戰爭慘淡結束的後果之一。 雖然,華盛頓繼續在尋求遏制伊朗,但卻避免與之發生直接對抗。 巴以這次衝突會否讓美國不由自主地直接參與其中,還得看戰事將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

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爾、伊朗、土耳其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指責,指出巴以衝突的根源是以色列長期非公平和不公正對待巴勒斯坦人,並認為只有建立巴勒斯坦國才能解決衝突。 儘管阿拉伯國家將因為這場戰爭改變與以色列改善關係的態度,但卻無心主動直接捲入這場衝突,因為哈馬斯無差別的暴力行動難以受到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接受。 況且,哈馬斯也長期與巴勒斯坦當局對立,不受其控制。

對於俄羅斯來講,此次巴以戰爭一定程度上將轉移國際社會對俄烏戰爭的注意力,並相對地減輕對莫斯科的壓力。 但克里姆林宮不願意看到戰火蔓延至整個中東並出現大動盪,因為這不利於俄羅斯在該地區影響力的維持。 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已沒有太多精力涉足中東事務。 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關係一直還不錯,也讓莫斯科對哈馬斯這次過激行動持謹慎而小心的態度。 普丁不想因為支持哈馬斯而與以色列鬧僵。

中國的角色有限。 北京不希望看到中東戰事又起,因為大中東地區的安全對「一帶一路」和北京在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至關重要。 中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不明顯選邊站,也不支持中東衝突的任何一方,以避免捲入其中而對自己不利。 近來,中國在協調阿拉伯國家和談與改善關係上做了不少努力。 因此,在表達態度上,北京對巴以重燃戰火更偏向巴勒斯坦。 針對此次衝突,習近平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建國要求。 不過,他也強調以色列的生存權與對合理安全的關切也應得到充分的尊重。 北京努力在以巴之間將一碗水端平。

歐盟和德國等成員國則表示對以色列牢不可破的支持,並將重新考慮對巴勒斯坦的人道援助計劃,甚至停止或減少其援助,至少加強對援助款用途的監督(如是否將援助款用於武裝哈 馬斯)。 但從歐洲面臨烏克蘭戰爭所造成的重重負擔來看,歐盟國家也沒有太多的能量和資源投入衝突中去,並不希望戰火蔓延到整個中東地區。 況且,在歐洲各國,也不乏對以色列不公平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批判聲音。

巴以此次衝突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中東戰爭將取決於,以色列與哈馬斯乃至黎巴嫩真主黨作戰的強度和廣度有多大,以及因此可能將多少阿拉伯國家(如伊朗、敘利亞等)卷 入其中。 這場戰爭將對中東局勢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目前是無法預期的。

*作者為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