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恆大危機新章,考驗中國拆彈能力

2023-10-04 06:20

? 人氣

許家印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後,外界關切恆大事件是否引發雷曼時刻。(資料照片,AP)

許家印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後,外界關切恆大事件是否引發雷曼時刻。(資料照片,AP)

上週中國恆大地產發出公告,指稱公司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外界再次擔心因恆大事件導致中國的「雷曼時刻」要來臨。許家印的被捕確實代表恆大危機的新章,更考驗中國的「拆彈」能力,但尚未有成為「雷曼時刻」的力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家印父子與高管被捕,雷曼時刻的憂心再次浮現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恆大集團於9月28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父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至於這個所謂的「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外界有不同解讀,最直接的就是說被警方上銬帶走、「被逮捕了」,較含蓄的是說「(在指定地點)被監視居住」。而根據公告,與許家印一同被調查的還包括恆大的多名高管。

這個態勢很明顯就是許家印與恆大的高管們,不再能處理恆大的事情,這代表過去處理的成交不佳,因此外界擔心中國即將迎來一個「雷曼時刻」(指引發全面性的金融危機)。回顧恆大事件,從2021年9月恆大出現財務危機開始,外界就開始擔心引發中國的「雷曼時刻」,今年隨著又有其它大型房地產企業出事,恆大情況也日益惡化,從8月在美國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再到今天許家印 父子與高管的「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雷曼時刻」的說法與憂心又再次出現。

許家印父子與高管在這個時刻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很明顯是官方終於出手、而且是「下重手」,許家印已難逃牢獄之災,原因應該有幾個,一個是在恆大出事後,雖然官方介入監管,但原本的經營團隊仍被賦予危機處理與善後之責,不過從結果來看,顯然成效不佳;再者在近2年的監管後,官方已更能掌握整體情況,此時接手更有把握。

掏空、分紅、移轉資金、假離婚,大踩紅線

當然,最重要的是許家印「不長眼」踩了紅線,除了爆雷後被曝光的許多非法操作、對公司上下其手外,出事後繼續領取高額分紅,還與前妻丁玉梅的「技術性離婚」,掏走大筆資金,等於許家印利用破產保護與離婚的「雙重保護」下,從恆大掏走數百億元,而丁玉梅已離港不知所踪。這種作法台灣人應該不會太陌生:「吸金老祖宗」鴻源案爆雷時,老闆沈長聲被捕,但其愛人、影星施思則已離境,伴隨著大筆不知所踪的資金。

至於是否引發中國的「雷曼時刻」,答案應該是:不會,更精確的說,這種比喻過於簡化而失真。一來雷曼兄弟是投資銀行,與其有買賣關係的金融機構、交易對手極多,倒閉引發的連鎖效應強烈,二來雷曼是在次貸市場已出問題時倒閉,讓這把野火馬上燒光整個森林,三來中國官營金融機構居絕對控制地位,既有能力亦容易吸收震盪。因此,恆大即使倒閉,也不會引發類似雷曼倒閉引發的金融海嘯,因為兩者情況、背景完全不同。

不過,不會帶來「雷曼時刻」不代表就會「沒事」: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創造3分之1的GDP,恆大有3000億美元的龐大債務、號稱世界負債最高的建商,恆大如果倒閉,當然會打擊中國的經濟表現與金融市場,加深加重房地產復甦的壓力。不過,中國房市早已走低,恆大債務雖然高達2.4兆人民幣,但相較量體更大的國有「四大行」、仍在可承受消化之內,例如單是中國工商銀行的資產就超過30兆人民幣。因此恆大就算走到倒閉一途,中國的經濟與金融應可承受吸納其衝擊。

最大衝擊面恐來自社會面,「保交樓」政策其來有自

其實,恆大真正最嚴重的衝擊可能來自「社會面」;根據多家中國媒體估算,恆大留下的「爛尾樓」達到162萬套,涉及600萬業主,許多民眾─工、農、小資、中產等都投入資金,結果全部付諸東流只剩「爛尾樓」,不談資源的浪費,帶來的社會問題當然嚴重。

這也是官方介入的主要考量,不能放任恆大無序倒閉留下上百萬套「爛尾樓」,但要如何保全卻難度高;從數以千億計的未兌付商業票據到大量違約的債券、還有銀行堆積如山的貸款,當然,還有遍布全中國的「爛尾樓」,官方要如何拆除恆大這顆炸彈,難度與複雜度都高。

例如,那些債權人的權益應優先保障、那些又該「打折處理」、那些則該「歸零」,必須同時考慮現實面與道德風險因素。一般而言,股票持有人的權益會「優先考慮」歸零,畢竟公司已是「資不抵債」;債券持有者則多透過債權人協商會議討價還價、打折處理;銀行貸款債權則多半會與「半成品」的建案綁在一起,在北京對恆大事件處理以「保交樓」作爲重點,銀行與購屋業主的損失相對較輕,其它則損失較重甚至可能歸零。

考驗拆除彈能力外,總體經濟面表現影響更大

至於「拆彈」的成敗,除了考驗官方的「技術與耐心」外,更需要大環境的配合。如果總體經濟環境繼續下滑走低,資產價值惡化、購屋者減少,建商的財務情況都會惡化,連現金流都會出問題,莫說恆大這種已出事被看管中的建商,其它未出事的建商都要出問題。而如果總體經濟環境上揚看好,則拆彈難度就會降低。

北京已開始放寬對房市的管制,但同時也需要總體經濟環境的配合,才能成功化解危機。而無論官方拆彈的成敗,恆大已是走入歷史中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