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F-16V戰鬥機不能起飛,也是「零」戰力

2023-10-02 07:10

? 人氣

秉持守勢空軍戰略構想精髓,針對台灣週邊戰場環境特性據以研練所需的空中戰術、戰法,俾能防阻、減低或摧破敵方之空襲效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積極強化制空、反制空戰力

台灣海峽北窄南寬,最狹處僅130公里,最寬處達250公里,平均寬度約200公里,一旦共軍在對岸沿海地區發射俄製S-400防空飛彈,在其射程400公里的範圍內,將嚴重的壓縮、威脅我空中軍機之行動。因此,我空軍對S400防空飛彈須妥採反制措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攻擊其雷達系統,可運用美製空射型高速反輻射飛彈、中科院自製「萬劍彈」及雄二E巡弋飛彈實施源頭打擊。此外,亦應事先有計畫地部署具有攻擊力之大型無人飛機、遠程防空飛彈及垂直起降戰鬥機,且經早期疏藏於秘密之野戰式機場,俟敵發起登陸作戰之際,再與部分高性能戰轟機配合運用,仍可發揮出奇制勝的效果。

小結

《旺報》曾刊載台灣擁有大大小小中、短程防空飛彈超過6000枚,是全世界防空飛彈密度最高的地區,這突顯出台灣國防長期以來存在的盲點,那就是經常會把武器性能良窳或數量多寡直接視同為戰力。事實上,這6000枚防空飛彈應是包括陣地部署、學校教具及庫儲的總量,若要全部發揮預期作戰效能,仍需具有相對應的戰備訓練與戰力保存諸般措施。換言之,如何在共軍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遠程火箭砲等第一波的強力奇襲下,仍能保持台灣空軍戰管雷達、防空系統運作,以及指揮作戰中心賡續調度各型戰鬥機起飛迎敵,乃攸關後續台澎防衛作戰成敗至鉅,不容等閒視之。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博士研究員,曾任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