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執政黨的跳票跳電與MSR帶來的曙光

2023-05-17 06:10

? 人氣

正當民進黨蔡政府在「非核家園」招牌下顯得顢頇乏力、綁手綁腳的同時,核能發電的技術卻有著飛躍性的突破。(資料照,蔡親傑攝)

正當民進黨蔡政府在「非核家園」招牌下顯得顢頇乏力、綁手綁腳的同時,核能發電的技術卻有著飛躍性的突破。(資料照,蔡親傑攝)

自從喊出「2025年非核家園」作為選戰、執政招牌後,民進黨搭上了因福島核災而起的反核順風車,並且享受著因「反核」與綠能所帶來的形象紅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尷尬的是,民進黨藉由畫大餅得到完全執政的龐大利益,卻因無法兌現承諾而犧牲了民生安定與經濟繁榮前景。首先,蔡政府最為動聽動人的「532能源政策」——即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肇因於用電增長,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尚無法填補,去年已由經濟部長王美花親自上陣承認跳票,也象徵了蔡政府在能源表現上的左支右絀。

綠能僅管是當今能源顯學與潮流,臺灣也因為享有良好的風場天然條件,吸引國際企業跨國投資離岸、陸岸發電,這當中包括歐洲能源巨擘沃旭、美國Google等;然而儘管享有海量資金挹注,但受限於地方上盤根錯節的黑金政治、人謀不臧,許多海線縣市都傳出貪污新聞,大量回扣收索、賄賂往來導致實質建設有限、效能不彰且槍擊恐嚇案頻傳──本應建設地方、造福民生的國際投資,最後卻因官員中飽私囊、黑道私相授受而僅能帶來非常有限的經濟效益。

且與此同時,縱然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技術近年來在臺灣漸有普及、發展,已成了臺灣人朗朗上口的新潮概念。然而新潮的背後,卻是對環境衝擊的血跡斑斑。

例如設置太陽能板需要廣大面積,使得政府需要另外砍伐林木、開闢山坡地,同時,強烈的太陽光反射不僅影響飛鳥,也強烈破壞地景。更甚者,近年來更爆出「假漁電共生」,魚塭僅被用以出租設置太陽能板,排擠養殖戶承租權益。此外,臺灣尚未培養出成熟的廢棄太陽能板汰舊、回收體系。待現有太陽能板使用期限已到,屆時對環境又是另一巨大傷害。此外,風電機帶來的噪音、機油,也會劇烈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

因此,種種因應再生能源發展所浮現的問題,在在顯示了蔡政府在能源轉型執行上的倉促與鹵莽,甚至披露了自身差勁的擘畫與管理能力,使得美好的願景與骨感的現實出現巨大落差,民生、環境兩頭空,無怪淪為「綠能,你不能」的荒唐笑柄。

至於50%燃氣、30%燃煤的配置願景,又是另一場災難。台灣本身孤懸海外,自身不產出任何可供發電的燃料,所有的燃料皆仰賴他國進口供應。在蔡政府積極挑釁叫囂、台海兵凶戰危的情況下,一旦中共封鎖海域,台灣固有的燃料儲備僅供支撐全島約半個月的時長——如此高比例的火力發電配置,其實就是一場全民買單的賭局。再者,同時也是最實際的面相是,火力發電本身就伴隨著非常可觀的環境成本,無論是排放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廢氣、懸浮微粒等,若非衝擊環境,就是威脅人民健康——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幾乎所有火力發電廠都緊密依靠著人口稠密區。「用肺發電」一句玩笑話,能夠令全民深深有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在綠電發展跟上不上用電增長、核電廠機組年屆退役停止商轉的情況下,屆時蔡政府僅能選擇燒更多的石化燃料,亦或索性兩手一攤、分區限電,兩者顯然都不是全民樂見的。2017、2022先後兩次全台大停電,外加各地零星但頻繁的災情,每回政府都以「人為操作失誤」、「電網老舊」為由搪塞忽悠,試圖隱瞞供電匱乏與不穩的隱憂。然而窘迫不穩的供電量一方面影響人民日常,另一方面也影響產業佈局、削減外商投資設廠意願,對經濟發展無疑是一記重錘。

20230213-國民黨資深立委費鴻泰(圖左)批評,蔡英文所提的「2025非核家園」根本辦做不到;不管是光電還風電,都充滿了暴利及問題,呼籲蔡政府需將「充足的能源」列為未來1至3年的首要任務。(圖/費鴻泰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資深立委費鴻泰(圖左)批評,蔡英文所提的「2025非核家園」根本辦做不到;不管是光電還風電,都充滿了暴利及問題,呼籲蔡政府需將「充足的能源」列為未來1至3年的首要任務。(資料照,圖/費鴻泰辦公室提供。)

而正當民進黨蔡政府在「非核家園」招牌下顯得顢頇乏力、綁手綁腳的同時,核能發電的技術卻有著飛躍性的突破。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獲得多名業界、學界重量級人物支持、推廣的最新能源科技SMR技術——這些重量級人物包含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聯華電子創辦人曹興誠、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清大核工所教授葉宗洸等人。

SMR的名號或許令台灣人民感到陌生,卻是在國外漸臻成熟的新興技術。目前美國、加拿大、 波蘭、瑞典等國家,都有興建與規劃中的SMR機組廠房。

郭台銘以總統參選人身分提出此一政策,邀請選民一同思考,恰恰好是洞見了台灣此刻最迫切緊急的問題以及島嶼未來的方向,更顯示了他的前瞻視野果敢堅決。

SMR的設置不若傳統核電廠講究巨大腹地、苛刻環評,它僅需二分之一不到的腹地面積即可安裝建造。且其組裝靈活、便利,主要機具與輔助系統單純,造價亦相對便宜,可以輕易跨過融資門檻。同時,發電過程中排放的空氣污染與懸浮微粒基本為零,且燃料棒的使用期限更長,處理與存放也益加便利安全。

正因為有著這些優點,SMR非常適合作於輔助發電,提高電網尾端的供電穩定性,抑或加強電網的覆蓋率。何況若考慮到台灣近來跳電問題越發頻繁,若在科學園區或工業區設置SMR,可以保護關鍵產業用電安全,這也正是眾多企業家支持此技術的原因。

對照台灣當今狀況,科技園區開發、外資進駐設廠接二連三,外加既有的高科技產業升級,固有的製造業與精密金屬生產幾乎必然只會朝更加能源密集的方向前進,尋找迅速、穩定、低廉且可靠的電力勢不可免——SMR的設置,就非常適合。緊鄰著廠房、園區建造,不僅得以迅速提供穩定且可靠的發電量,使得工業用電不排擠既有用電,同時也不需要擔心對於市區密集居住人口造成衝擊。

這些年來,執政黨跳票與跳電齊發,而郭台銘提出的SMR,則揭開了執政黨能源政策的國王新衣,也是對於未來產業發展的展望與遠見。透過小型電廠的設置,台灣未來在能源調度與使用上可以更加靈活有彈性,同時也降低了對於火力發電燃料的進口依存,將帶來更高的能源自主。靠著穩定充裕的供電量,台灣的產業升級、精密製造與加工將更無往不利;此外牢靠且成本低廉的發電方式、穩定的燃料儲備,亦能讓國防設備運轉安全無虞、順暢無阻、難以癱瘓,自然可以帶來可觀的嚇阻效果——是時候修改過度樂觀的能源政策,才能真正實現「有尊嚴的和平」。

*作者為甫過三十歲的科技業從業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