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守苕觀點:原來這才是最大的防疫「假訊息」!

2023-04-02 06:3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入境普篩會產生12475個偽陽性、浪費8億元,並導致台灣醫療崩潰」是台灣新冠肺炎抗擊戰役中最大宗的疫情假訊息。

疫情期間指揮中心不斷警告台灣人民散播疫情假訊息要罰300萬 ,本文之目的即在揭穿疫情期間最大宗且影響至為深遠的疫情假訊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30324-作者表示,疫情期間指揮中心不斷警告台灣人民散播疫情假訊息要罰300萬。(作者提供)
作者表示,疫情期間指揮中心不斷警告台灣人民散播疫情假訊息要罰300萬。(作者提供)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自中國武漢爆發,並自2020年1月開始席捲全世界。台灣雖然緊臨中國大陸,但是佔著島國之地理優勢,在第一時間封鎖帶病毒者入境台灣,成效卓著,然而,指揮中心卻堅持只做14+7的入境隔離 (單一防線模式)。

雖然民間持續不斷的聲浪要求將邊境防疫政策改成14+7隔離再加上入境普篩(雙防線模式),但是指揮中心均加以拒絕,而當時台灣四週所有的國家地區包括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香港、中國全部都採取1~2週的入境隔離加上入境普篩的雙防線模式。

直到2021年5月15日台灣島內疫情大爆發,死亡人數節節攀升,指揮中心終於拗不下去,宣布在2021年7月2日開始實施入境普篩。對於這個180度的政策大轉彎,政府高層人士的回應是「我們沒有片刻大意的空間」。顯然,堅持不肯做入境普篩是一大錯誤,本文將聚焦並討論其來龍去脈。

不願意做入境普篩的原因

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有一半是沒有症狀的帶原者,這些無症狀的帶原者入境台灣之後隔離14天(後來對於民航機駕駛員甚至只隔離3天),如果沒有做PCR檢測(PCR=聚合酶連鎖反應),就不會被確認為新冠病毒陽性,但是其中很多人在解除隔離上班之前,被公司要求進行自費的PCR檢測,結果就被檢測出是陽性確診。因此,如果不實施入境普篩,這一半沒有症狀的病毒帶原者就不會被找出來,那麼確診數字可以大幅度的壓低!因此,陳時中堅決不肯做入境普篩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想要美化防疫數字,創造「世界怎麼跟的上台灣」的大內宣大外宣數據

不願意做入境普篩的藉口

面對民間專家不斷的質疑,當時由陳時中主導的中央疫期指揮中心仍然堅持不做入境普篩。為什麼?因為他們背後有陳建仁獻計。這位學術論文發表顏值破表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說『盛行率越低,檢驗結果的偽陽性越高,這是流行病學的原則』,他們解釋說,入境的新冠肺炎病人非常少 (盛行率低),因此入境普篩會產生一大堆的偽陽性。陳時中說會產生12475個偽陽性,這些僞陽性病人會塞爆台灣的隔離病房,造成醫療崩潰,同時也會多花8億元新台幣,立委林靜儀馬上加以附和,並要主張入境普篩的在野黨閉嘴。(參考資料:自由時報1自由時報2中國時報)(註:指揮中心的8億是以每個PCR成本=3500元乘上249500人 [2020年1月至8月入境台灣人數],得到的數字。事實上,每個PCR成本小於1000元,絕非3500元,而且檢驗量愈大成本愈低)

事實戳破陳、林、陳3人的謊言

2021年7月2日台灣全面入境普篩之後,他們說的這些情形全部都沒有發生!換句話說,陳時中、林靜儀、陳建仁他們都在說謊!而陳建仁以燒腦的流行病學術語及數字忽悠眾人,讓一般民眾傻呼呼的信以為真,以為獨樹一格的台灣防疫模式(只做入境隔離不做入境普篩)獨步全球,這真是極為可笑之事,當時側翼網軍更將主張入境普篩者冠上「普篩仔」的稱號並在網路上予以狂轟濫炸,故筆者認為此事一定要加以檢討並做成歷史記錄,因為真相不容扭曲。

由生化科技知識解析PCR的敏感度和特異性

230324-指揮中心當時為了反駁民間專家要求入境普篩的聲浪而製做的『入境普篩迷思解析』看板。(作者提供)
指揮中心當時為了反駁民間專家要求入境普篩的聲浪而製做的『入境普篩迷思解析』看板。(作者提供)

陳、林、陳3人對於入境普篩PCR做了不實的陳述,那麼,什麼才是真相呢? 真相就是 : 無論盛行率多低,PCR這一個生化檢測技術它的敏感度和特異性(sensitivity和specificity) 就是非常、非常的高,高到讓你嘆為觀止,而這項特徵也就是 PCR 可以得到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原因之一!上圖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當時為了反駁民間專家要求入境普篩的聲浪而製做的『入境普篩迷思解析』看板。這個看板當然是錯的,這個看板無疑是世界級的大笑話,絕對應該寫入教科書警惕後人。看板中錯誤之處就在以錯誤的假設(PCR的特異性=95%是錯的)套入,當然就得到錯誤的『12475個偽陽性』這樣的笑話。

PCR敏感度非常高的秘密在於連鎖反應有如核分裂般以等比級數增加原始核酸樣本的濃度(40個反應循環之後核酸濃度擴增為原來的2的40次方倍)。PCR特異性非常高的秘密則來自於 primer 和 target DNA 的結合是如同鑰匙和鎖,隨機被打開的機率幾乎為零。

Primer 和 target DNA 結合之後進行濃度等比級數的連鎖倍增反應其結果就是真陽性(true positive)。如果 primer 和 non-target DNA 結合並進行連鎖倍增反應那就會產生僞陽性 (false positive),那這種 primer 和 non-target DNA 結合導致僞陽性結果的機率有多高呢? 假設 primer 有24個鹼基對,primer 和 non-target DNA 以隨機方式結合成功的機率 = (1/4) 的24次方(每一個鹼基隨機配對成功的機率 = 1/4)。這個數字告訴我們,隨機結合成功(=僞陽性)的機率幾乎為零。

而現行的新冠病毒PCR檢測為求更精準,都是用兩組 primer pairs 去確認病毒的兩種基因(E gene 和 ORF1ab gene),這就如同去銀行開戶,你要拿出雙證件來證明你的身份,因此,偽陽性的機率幾乎為零,除非檢體被調包,或是樣本在實驗室中遭到了污染。至於PCR的偽陰性,幾乎都起因於採檢過程當中採檢棒沒有沾到病毒。

PCR是台灣人的驕傲,同時也是台灣防疫政策面需要再加強的地方

PCR 這一個生化科技得到199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的關鍵,至今仍然無可替代的,就是這個化學反應中的酵素 Tag polymerase。這個酵素是由深海海底接近100°C的溫泉口旁邊的細菌中分離出來的,因此這個酵素可以耐95°C的高溫,而絕大多數台灣人都不知道,分離出這個酵素的科學家就在台灣–陽明交通大學的錢嘉韻教授,這是台灣人的驕傲,不可不知 !

陳建仁說的『盛行率越低,檢驗結果的偽陽性越高』是一般通則,PCR剛好就是特例,不適用於那個通則。號稱台灣頂尖的流行病學家卻不懂分子生物學的新知識,2021年的大學指考出題教授似乎看到了這個危機,當年生物科考卷就出現了6分的PCR考題。

除了醫療公衛決策高層不懂科學新知,台灣的自費PCR收費過高未能反應成本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台灣早期自費PCR收費7000/5000元(第2/第3天領取報告)就幾乎是世界第一昂貴(是希望民眾不要自行去做自費PCR檢驗嗎?)。經過民間不斷反映,政府終於在2021年6月27日將公立醫院自費PCR收費調降為4500/3500元(第2/第3天領取報告),而公立醫院降價之後私人醫院當然也只好跟進,而這個收費水平直到2023年3月的今天都沒有改變。但是2022年年初由國外返台的朋友即告知,國外的自費PCR收費已降至約2000元新台幣,而且是上午採檢當天晚上上網就能取得報告。另外,筆者查詢健保對幾種病毒的PCR檢測給付的價格也落在1000~2000元的區間 (定性PCR是1000元,定量PCR是2000元)。因此,自費PCR檢測在台灣確實還有需要改進、加強的地方 (太貴、太慢)。

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它只是突變之後潛伏在人類/動物宿主,再經過不斷的突變,在未來、未知的時間以 SARS-Co V-3 virus 的姿態再度爆發、席捲全世界。運用PCR核酸生物科技的入境普篩(入境旅客在機場等待兩小時就可以得到結果),在未來疫情大爆發再度降臨的時候,仍然是阻擋疫情擴散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陳時中、林靜儀、陳建仁的入境普篩笑話,則將千古流傳。

*作者為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PhD、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MD、急診專科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