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失敗的能源政策,醫療產業的困局

2023-03-27 05:30

? 人氣

醫院,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醫院,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近期因為核二廠二號機的除役,引起大家對缺電的恐懼,以及台灣的碳排放量持續劇增,尤其接下來台灣即將進入夏季用電的高峰,在電網極度脆弱,再加上時不時的大停電以及電價上漲,上至產業界、下至普羅老百姓,都有感受到生存壓力的劇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蔡政府說要能源轉型,朝向永續發展,但我們相關的世界的排名卻淪為後段班,甚至比對岸還慘,只能說愈轉型愈糟糕。現在的民進黨能源政策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供應不出穩定的能源,只能加深依賴外來能源,然後造成環境更加惡劣。近年來又因為國際形勢,造成相關能源的進口成本提高,造成供電不穩又要民生負擔的窘境。

當蔡政府選擇漲電價來抑制大家的使用量時,卻忽略某些產業的用電是必須的,除了高報酬的科技產業外,醫療業也是面對不能斷電的壓力,因為他們斷電損失的不只是金錢,更有可能是生命。在疫情時代,醫療產業付出非常多心力,而且也是防疫的第一線,但經濟部在電價調漲的因應措施中,卻忽略了醫療產業在疫情時代的龐大付出,而且在疫情時代,醫院的診療也需要遠距醫療,這些也無形增加醫院的用電量,而且醫院的用電需求是最優先要被滿足的,並竟供電不穩以及價格飛漲,倒霉的是人民。

第三世界國家的醫療落後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基礎建設落後,導致供電不穩定,供電一旦不穩定,很多醫療設備就不能用,像是開刀的器具、維持生命的儀器、儲放藥品的冷凍設施等等,很難想像在號稱已開發的國家,台灣,我們竟然也要面對這樣的窘境風險。

這一次台北市士林北投區的大停電,就讓許多醫院遭受其害,雖然醫院都有備援機制,但如果台灣缺電、供電不穩定成為常態時,醫院的供電怎麼辦,這是會嚴重影響到民眾的生存權益。失敗的能源轉型,帶來的是社會無止盡的痛苦。

*作者為骨科儀器的業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